XX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总结第一篇:201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总结XX县区201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情况汇报按照区、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XX县区委、县政府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作为全县2011年度下半年中心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始终做到早谋划、重培训、强措施、抓重点、求实效,成功选举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和村(居)委会班子,有力地推进全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现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靖西全县辖19个乡镇,282个村委会,9个社区居委会,农村人口61.78万人,4394个村(居)民小组。村(社区)“两委”于8月初全面正式启动,在全县282个行政村“两委”全部推行“公推直选”。9月14日-16日成功选举产生了村(社区)党组织班子,9月20日-22日成功选举产生了村(居)委会班子。全县村级党组织291个,其中党总支41个,建制村、1社区党员12708名,应到会有选举权的11308名,实到会11138名,参选率达98.5%,党支部一次性选举成功的291个,占100%。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1458人,其中书记291人,副书记295人,委员872人。全县第六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共登记选民441486人,参加投票的选民422060人,参选率为98.5%。通过依法选举,共产生新一届村(居)委会291个,完成率100%,产生新一届村(居)委会成员1614人,其中主任291人,副主任531人,委员792人;村(社区)“两委”干部中,交叉任职792人,共选举产生村(社区)“两委”干部1787人,其中:定工干部1050人,非定工干部737人;选举产生村(居)民小组组长4394人,推选产生村民代表11931人。全县共选举产生1787名村(社区)“两委”干部中,其中:第1页共27页致富带头人1167人,占65.30%,外出务工返乡152人,占8.50%,退伍军人350人,占19.59%,大中专毕业生105人,占5.86%,大学生村官13人;交叉任职的792人,占25.78%,其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69人,占3.86%;妇女545人,占30.50%;大专以上学历76人,占4.25%;高中1219人,占54.49%;年龄在35岁以下245人,占20.02%;36岁至45岁1188人,占38.67%。291名支部书记中,大专以上15人,占5.15%,高中195人,占67.01%,初中及以下81人,占27.83%;35岁以下17人,占5.8%;36岁至45岁60人,2占20.62%;46至55岁212人,占72.8%。与往届相比,这次换届体现出“一稳二降三高四多”的新特点:一是换届形势总体平稳。换届工作按预定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平稳推进,过程竞争激烈而不乱,没有出现拖延选举的现象,没有发生因选举问题导致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二是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平均年龄下降。为全面改善村干部年龄结构,在整个换届选举中,提出了年龄超过55岁的人选不作为候选人的要求,特别优秀和工作需要的可适当放宽1-2岁。新当选村(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1.1岁,比上届下降1.9岁;村级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2.3岁,比上届下降1.8岁;村(居)委会主任平均年龄43.2岁,比上届下降1.5岁。自去年10月落实村(居)民小组长每月60元财政补贴后,大大激发村民小组长工作积极性,一大批年纪轻、会干事的村民在这次换届中被推选为村(居)民小组长,小组长平均年龄45.5岁,比上届下降1.8岁,使村民小组长逐渐成为村干部后备干部培养的一个岗位。三是党员和选民参选率高、班子成员文化程度高、大学生村官当选比例高。全县村委会选民参选率为95.5%,比上届高0.5%;党员参选率为98.6%,比上届高0.6%;两委干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95人,占42.15%,比上届提高4.35%;换届期间全县共在在职大学生村官23人全部参加村(社区)“两委”干部竞选,成功进入“两委”3班子13人,其中支书3人,主任2人,副支书、副主任8第2页共27页人,实现了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班子零的突破。四是新当选的干部妇女多、年青人多、农村致富能人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多。妇女干部545人,比上届高1.5%;35岁以下的645人,占19.29%,比上届高2.45%;农村致富带头人1443人,占45.3%;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112人,占3.56%。二、主要做法(一)坚持“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