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学习目标1、知道孔子及《论语》相关文学作品知识;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前三则(积累文言实词),并理解每则内容。自学指导(一)1、根据相关资料,认识孔子并了解《论语》相关知识;2、3分钟后完成相关检测题;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其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随堂检测作家作品:1.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_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___家,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2.《论语》属_______散文,____家经典之一.3.四书是《》《》《》《》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二)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2、5分钟后我们进行检测;你读准了吗?说愠罔殆逾好哉焉yuèyùnwǎngdàiyúhàozāiyān1、你能准确认读吗?随堂检测2、你试一试给下面句子用/标注停顿1、可以为师矣。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该之。///////第三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三)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前三则,并理解每一则内容;2、注意原文中红字的解释;3、自学时间15分钟当堂检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习(温习)说(通悦2、翻译:孔子说:“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怨恨),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这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问题。“学而时习之”即学习要复习的观点。(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就做老师了。”这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问题。提出“温故而知新”,即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也就是知识的巩固与创新。(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这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问题。提出学思要结合,要辨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后三则(积累文言实词),并理解每则内容;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课文翻译(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一)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后三则(积累文言实词),并理解每则内容;2、掌握课下注释中出现的字词句的解释;3、8分钟后完成当堂检测;当堂检测(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1、知道、喜爱、为乐(名词做了动词)2、翻译:知道它比不上喜爱它,喜爱它比不上以它为乐。3、这一则主要涉及学习态度问题。“乐之者”,即要有学习的兴趣。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正确翻译课文内容。3、说说这一则讲了什么内容?(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这一则主要涉及学习态度问题。即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从之。1、好的(优秀的)2、翻译:孔子说:“就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是否也有,如果有,则)加以改正。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正确翻译课文内容。3、说说这一则讲了什么内容?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立志、成就、疑惑、天主宰的命运、话外之意、超越、法度。2、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疑惑,五十岁知道由天主宰的命运,六十岁可以听出来话里隐而未露的意思,想怎样就怎样,不超越法度。”3、这一则主要涉及学习效果问题。小结《论语》是孔子向我们介绍学习方法、态度以及学习效果的书籍,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着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希望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能够有所收获。成语积累(第二次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