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鲁迅“拿来主义”的故事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的一次宴会上,一个西方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如果你是冯骥才,该怎样答呢?冯骥才说:“你们西方人喝了牛奶后,难道都变成奶牛了吗?”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小说集:小说集:《《呐喊呐喊》《》《彷徨彷徨》《》《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散文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散文诗集:《《野草野草》》杂文集: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1881~1931881~19366))杂文集:《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关于杂文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特点:写作背景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过去由于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读标题1、拿来主义中的“主义”是什么含义?——一种重大的原则或主张2、议论文的标题有两个大类:论题型的和论点型的,本文的标题是哪一类?——论题型3、从这个标题中可以看出,本文应该着力解决(或论述)哪几个问题?A、什么是拿来主义?B、为什么要拿来?C、怎么样拿来?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冠冕堂皇吝啬玄虚蹩进残羮冷炙脑髓孱头自诩guānmiǎnsèxuánbiégēngzhìsuǐcànxǔ默读全文1、什么是“拿来主义”,请用文中关键句回答。2、第7自然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2、第7自然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1-6自然段:因为……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为什么要“拿来”(1—6)中心论点(第7段)怎样拿来(8—9段)“拿来”做什么(10)拿来主义阅读课文1—6段思考: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还论述了什么问题?这几种主张有什么表现?实质是什么呢?有什么后果?合作探究闭关主义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碰了一串钉子(碰了一串钉子(割地赔款)•导致送去主义后果实质表现惧外、排外惧外、排外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送去主义祸延子孙(子孙沦为乞丐)后果实质表现只是送出去,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媚外、卖国送去:指国民党政府所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和出卖主权等种种罪恶行径。(九一八事变割让东北)尼采:只是给予,不想取得------没有好结果,发了疯。送去主义: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中国永远贫穷落后。类比论证提问:说说“抛来”、“抛给”、“送来”“拿来”各指什么意思。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抛给:是恶意的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抛来≠抛给抛给=送来送来≠拿来送来主义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后果实质表现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毒害、侵略)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一概排斥闭关主义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排外媚外误国卖国因为所以因为闭关主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都不义、送去主义都不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