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yuān导入新课有一首老歌这样唱到:“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提到风筝,我们总会想起那天真烂漫的童年。其实,我们每个人也象飞在空中的风筝,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一根绳线牵系着你,那就是割不断的亲情。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21岁的鲁迅整体感知:1.扫清字词障碍:要求:在听读过程中勾画出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2.概括故事情节:要求:从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情感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掌握对课文作圈点评注的学习方法•对课文作圈点勾画评注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疏通性的圈点勾画,目标是读通课文;•二是思考性的圈点勾画,目的在于提出质疑,引发思索;•三是评论性的圈点评注,目的是让学生在开启思维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四、习惯的圈点评注符号•1、﹋表示描写得精彩或论述得好;•2、-表示作者的观点、看法;•3、=表示文章的要点或中心思想;•4、≌打算摘录的内容;•5、﹍﹍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6、?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7、??表示有疑惑需作认真思考之处;四、习惯的圈点评注符号•8、X表示否定;•9、!!表示精辟、赞赏;•10、△△表示应注意的地方;•11、★★表示应熟记、背诵的地方;•12、[]表示要考查、注解的地方;•13、○○表示需疏通的生字和生词。讨论、探究疑问鲁迅风筝讨论、探究疑问•1、为什么“我”向来不爱放风筝?(用横线表示作者观点、看法的句子。)•2、找出文中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用曲线表示描写得精彩或论述得好的句子。)•3、当“我”发现弟弟在糊风筝时,弟弟有什么反映?而“我”又有哪些行为?“我”在这件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用重点号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讨论、探究疑问•4、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用重点号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5、假如你是文中的弟弟,有何感触?生活中的你有类似的经验吗?•6、你从鲁迅身上学到了什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名家范读:chàlíngdīngxiánwùbǐ丫杈伶仃嫌恶可鄙shíhuángsèshù什物惊惶瑟缩宽恕zhìnüèduòyì掷虐杀堕苦心孤诣qiáocuìmúwúgōngchéng憔悴模样蜈蚣惩罚duò落jué别荡yàng丫chà笑bǐngsè缩宽shùchéng罚嫌wùnüè杀shí物苦心孤yìqiáocuì不堪huǎng然大悟zhì在地下偶而-偶尔那里-哪里发见-发现胡蝶-蝴蝶字、词掌握shí什物什么什shén恶è凶恶ě恶心wù嫌恶模mó劳模mú模样孤独;没有依靠。文中指风筝少。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此指风筝色彩黯淡。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别人所达不到的。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厌恶。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令人鄙视。虐待人而致死。因寒冷、受惊而蜷缩或兼抖动。形容忽然醒悟。惊慌。(书)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伶仃:憔悴:苦心孤诣:诀别:笑柄:嫌恶:虐杀:可鄙:惊惶:瑟缩:恍然大悟:肃杀:..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反应快!1、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还处在什么社会吗?1、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还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1925年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不是不是2、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2、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是叙事的散文线索线索3、“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3、“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4、课文中有哪些人物?是什么关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