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学会2014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征集评选登记表学科类别:小学语文论文题目《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作者姓名吴家会学校名称仁怀市城北小学课题组成员姓名学校地址市(州、地)仁怀县(区、市、特区)中枢街道办事处乡(镇)联系电话固定电话:08522291038移动电话:15185336806论文内容摘要(200字左右)本篇文章选自现代作家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它主要讲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个人诚信承诺(在括号内打“√”):1.所写论文为本人原创,并非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抄袭他人(√)2.所写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课堂(√)《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教材依据:《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属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内容。设计理念:本篇文章选自现代作家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它主要讲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它是落实单元重点,即“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重点课文。课文感情真挚,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以情感体验为主线,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去议、在读中体会,体会重点语句及反问句等一些特殊句式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学目标:1.认识20个生字,其中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情谊、忘怀、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1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5.朗读前三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6.课后小练笔:从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教学难点:理解中朝人民的深厚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开展读书活动,了解志愿军抗美援朝,英勇牺牲的战斗故事。课件及相关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激发兴趣1.我们的同学都在爱里成长,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这些有血缘关系、关系亲密、给了你无限帮助的人,我们都称之为“亲人”。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战争年代的故事,了解一个关于“亲人”的故事,我们一起学习魏巍写的《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老师启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补充介绍时代背景。介绍作者魏巍。二、初读感知1.提出初读要求: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学生初读课文,老师巡视,适时指导。3.反馈、交流.(1)老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ī)、“谊(yì)”、“耗”(hào)等生字读音。(2)课堂练习学习生字词,练习写生字词,指导难点字的写法,注意“噩”、“嫂”等字的写法。(3)查阅资料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阿妈妮打糕金达莱花雪中送炭唯一噩耗三、初读课文,概括大意听录音,体会作者欲表达的感情;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老师板书大娘送打糕救伤员小金花救老王大嫂挖野菜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练习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四、布置作业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感人的事。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老师动情讲述)195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