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德育的信息化生存摘要:当代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导致大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信息化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难得的新机遇。文中探讨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来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以及论述了在信息化条件下的高职类院校德育工作的信息化生存问题。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高校信息化1高职院校德育的信息化挑战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职院校技能教育、道德教育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和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负面影响,使得高职院校德育面临更严峻的考验。1)高校信息化对传统德育的冲击。传统德育主要教育形式是以课本为载体的课堂教育,而这种课堂教育往往是被空洞的说教所充斥,远离学生实际、逃避现实矛盾,容易导致学生对德育学习兴趣的丧失。此外,通过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学生们能更加便捷地接触社会信息,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信息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间存在严重的反差,这种背反现象使学生的思维结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产生裂痕,从而产生困惑,步入误区。传统德育为学生们搭建的理想化道德模式、理想化社会现实很容易轰然倒塌,尤其是网上弥漫不良的腐朽的炫富、滥情、暴力、反社会等信息,使一些缺少辨别和自制能力的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产生偏差,甚至跌入犯罪的深渊。2)高校信息化对高职学生成长的冲击。信息化是新鲜事物,在普及的同时往往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钟情新兴信息技术的高职院校学生涉世未深,更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侵扰,因而高校德育工作者更应抢占网络德育的阵地,防止青少年学生成为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与生活方式的俘虏,甚至成为邪教、反革命分子利用的对象。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有较大冲击。由于网络环境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对网络犯罪的舆论导向上也存在问题,加上对网络犯罪的制裁也还没有统一和严厉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措施,这些都助长了网络犯罪的不断产生;网络行为虚拟性强,其约束主要依靠使用者的道德自觉,容易造成自由意识的泛滥和法制观念的淡薄。过多地投入到虚拟社会中,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趋向于自私、冷漠、孤立和非社会化,也易让产生焦虑、压抑和苦闷的情绪,过分沉溺其中,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活都将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一些学生网络成瘾,会使他们玩网丧志,贻误学业,影响正常生活。少数大学生迷恋网上游戏而不能自拔,造成了孤僻、暴力、脱离社会的不良人格缺陷。信息化的发展容易造成大学生“快餐式”的信息消费方式,导致部分学生浅尝辄止的浮躁的学习习惯。信息的便捷、简易获取使得青年大学生“快餐式”的信息消费,喜欢猎奇,对娱乐新闻、恶搞事件以及娱乐化的影视信息充满兴趣,而对严肃的、积淀的有助于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认识水平的系统学习兴趣不大。信息对很多学生而言,无法承载深刻的思想内容并给予人震撼灵魂的影响。3)高校信息化随之带来的德育新难题。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孪生的道德问题也成为新的难题。利用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新犯罪活动以及难以界定的伦理问题,引发了社会的深深担忧。新一代的大学生被赋予了广泛的信息选择的自由和权利,但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信息素质、信息能力却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发展状态。因而,在多元、流变的信息面前他们无所适从、失去主张,甚至被强势发展的信息所牵制。在一些网络犯罪事件中,如网络诈骗、盗窃甚至泄露机密等,一些学生成了主角。一些学生崇尚黑客技术,不知不觉便侵犯了他人的隐私、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利用微信、QQ、网上发帖等手段传播谣言、骚扰他人等行为,不知不觉中便触犯了法律、违背了道德规范……这种涉及信息化新兴法律问题、道德问题的界定与规范,以及衍生的预防、惩治等问题亟待研究。2高职院校德育的信息化机遇2.1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高校信息化建设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努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