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习中心建设实践探索一、背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治理方式,完善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建设高品质宜居生活社区成了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如何坚持以政府治理为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为目标,探索一条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符合特大城市治理规律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引人深思,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也成为了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社会治理的关键落脚点是社区治理,而社区教育无论在社会治理还是在社区治理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以满足市民多样性、多层次教育和学习需求的教育活动,是社区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就提出“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XX县区不仅是全国最早的八大社区教育实验区之一,也是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在30多年的社区教育实践中,区域统筹是XX县区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创建学习型XX县区的重要策略,在实现区域统筹的工作路径中,区级社区教育学院、街道社区教育学校、社区的教育工作站三级社区教育阵地是推进学习型青羊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体,也是实现社会治理、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早在2006年,XX县区就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下,将在各社区建立社区教育工作站纳入政府统筹发展规划中,经过几年发展,社区教育工作站覆盖了青羊各街道社区,为区域内各类人群开展终身教育服务。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政府主导社区公共教育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均存在不足的问题,社区居民很难从社区教育中获益。市民对社区教育的反馈也表明:不仅社区教育的参与率和满意度不高,甚至连社区教育的知晓率也较低,这一切都不利于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社区治理中应用的作用。那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和对美好生活强烈向往的新形势,如何在第1页共8页社会治理的构架下,坚持党的领导,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从而服务社区建设是值得每一位社教人思考的问题。二、问题分析依照《XX市社区教育促进条例》,区街居三级社区教育阵地的定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参与社区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有所侧重的。社区教育学院在课程开发、教育示范、业务指导等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专业性、示范性和指导性的引领任务,是推动社会治理、社区建设和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区域“领头羊”。街道的社区教育学校是街道辖区组织实施的社区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体。而面向社区市民的社区教育服务,是由作为三级社区教育最基层和最贴近市民的社区教育工作站具体提供的,是社会治理的直接参与体。由此可见,三者在社区治理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三者的功能不可替代,三者的作用不可混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区级社区教育学院在组织结构、人才储备、资源整合、业务能力等基础条件方面往往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自觉和不自觉地过多介入了本应由街道社区教育学校和社区教育工作站承担的工作,甚至替代了一部分街居两级社区教育组织机构的职能。另外,由于区级社区教育学院在统筹方式、推进手段上创新力不够,“行政化”的管理方式较多,社区教育多元参与体发展不够充分,繁文缛节现象时有出现。而街道和社区的社区教育机构,由于分管领导的换届调动,专职社区教育队伍不稳定,教师专业素质较低,日常管理水平低下,教育方式缺乏创新,工作敷衍塞责等诸多原因,致使现有的街居两级社区教育机构专业化普遍较低、教育服务能力明显不够、有效的教育方式也不多,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市民教育课程不足、教育活动针对性较差,致使本应亮点纷呈、各有特色的社区教育工作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同质化现象,使得各街道辖区、社区所开展的市民教育服务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市民对社区教育的达成率、总体知晓率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尤其是市民在社区教育的知晓途径上,通过社区教育工作站知晓的不够理想。如何提高街居两级社区教育机构的教育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