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急管理情况报告社区位于市经七路以北,经六路以南,西至经六纬六路,东至大纬二路,面积约0.2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2310户,7522人。辖区驻有省文联、市口腔医院等16个省、市级单位,有实验初中、市三中两所知名学校。近年来,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区”这一目标,积极开展了文明社区、平安社区、服务型特色社区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生活便利、治安良好、环境优美、邻里和谐的温馨社区。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服务先进社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市文明社区、市十佳特色社区、市创建平安家庭活动先进集体、市学生爱心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社区地处中心XX县区,社区人口密集,共有楼宇58栋,其中,居民宿舍楼38栋,单位宿舍楼14栋,商务综合楼宇6栋。社区大部分为XX县区的纯居民区,社区基础设施较差,辖区老年人多、弱势群体多、在校学生多。近年来,社区结合辖区特点,把应急管理综合减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的重要工作内容,统一规划、全面部署,建立应急工作网络,强化应急宣传,落实应急措施,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具体做法如下: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应急组织管理机制社区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一是加强“一个组织”,专门成立了由社区居委会主任任组长的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和制度,明确了应急目标,将“应急管理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纳入社区年度计划。二是健全“两支队伍”,组建80名人员的“蓝马甲巡逻队”为楼栋灾害信息员队伍,收集、发布、传递、反馈社区灾害信息;组建以党员骨干、单位干部、热心青年、“五老人员”等为主体的6支志愿者队伍,长期开展社区应急管理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建立“三级应急工作网络”。根据地理位置划分成仁爱街、纬四路、三个责任区,每个区都设立应急管理责任人和目标责任管理,每座楼宇都设立楼长及时上报和告知灾害信息,形成社区组织、单位支持、居民自治的社区应急管理工作联动格局。第1页共3页二、制定预案,提升社区灾害应急救助水平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结合社区所在区域环境和社区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尤其在应急反应、减灾物资储备、群众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要求做到职责明确、落实到位。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制定了明确的保护工作对策,建立了社区应急工作档案。三、强化设施,积极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为了加强应急管理示范社区的硬件建设,街道和社区多方筹资,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先后投资20余万元对纯居民区的10栋楼进行楼道清理,增置了消防设备。并在辖区设置了实验初中操场、经七纬二路西北口广场等四处应急避难场所,共计13000平方米,可容纳八千余人紧急避难使用。二是在辖区楼宇、居民楼栋分别设置了规范清晰醒目的避难标识,配备了消防灭火器;在辖区单位、写字楼、商场超市、酒店等人流集中的地方都配备了消防安全和应对灾害的器材,包括消防栓、灭火器,救生绳、火灾自动报警器、感烟器、温感器、手讯按钮等,并定期对沿街各门店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三是设有社区图书室、社区学校等应急宣传教育场所,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发放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知识手册、应急科普读物和挂图,利用橱窗、板报、宣传栏、小区文体活动、市民论坛、大型节日等形式和阵地宣传应急减灾知识,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应急意识,增强社区全民应急减灾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基础。四、突出实效,积极开展应急减灾系列活动1.抓好三支队伍,开展应急宣传活动。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和谐之春”艺术团的号召作用,举办社区应急减灾文化活动、文艺会演,开展消防应急宣传,将应急教育引入家庭。二是充分发挥“”科普队的教育作用,每年举办社区科普周系列活动,开展以应急救助、地震救援、消防安全、医疗急救等内容为主题的“应急管理科普教育社区巡回展”活动,并举办多种形式第2页共3页的应急知识竞赛、答卷活动,邀请专家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