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说明:1、卷面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中性笔或铅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3、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上述分析说明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形成君主专制B.西周的宗法制礼乐制制约王权的加强C.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D.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2.“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这主要归因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A.郡县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3.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A.西周B.东汉C.唐朝D.北宋4.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5.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甲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B.“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C.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D.开始传播向西方学习的思想6.有人把太平天围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政策筑梦”是指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D.创建拜上帝教7.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B.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C.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投降思想8.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右图中的城市甲曾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下列有关该城市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B.是黄花岗起义所在地C.是中华民国建立时的首都D.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9.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毛泽东在此强调A.井冈山斗争艰巨而复杂B.工农武装割据只能存在于边界C.走城市中心论的必要性D.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10.下列哪一战役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的战役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11.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据此判断,上述现象极有可能发生在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2.中国历史上年号和纪元方式的变化往往与统治者的变化、政权的兴替息息相关,而从年号和纪元方式的使用上也能为我们历史研究中的年代确定、判断使用者的政治立场提供依据。2018届某一学生查找到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年”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以下现象不应该出现在资料上的是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北平和平解放C.百万雄师过大江D.开国大典13.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