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作业(十八)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9·茂名高三联考)“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交流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的集体安全D.壮大欧洲整体实力,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解析材料“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说明其是为了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交流”,排除;C项只是说了欧洲一体化原因的一个方面,排除;D项包含在A项之中。答案A2.(2019·滨州高三期末)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这表明戴高乐时期的外交()A.重在突出法国在西欧的地位B.能够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C.企图把美国势力排挤出欧洲D.注重加强西欧内部的团结解析据材料“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可以看出戴高乐时期法国注意改善和苏联的关系,说明戴高乐时期的外交能够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故B项正确。答案B3.(2019·皖南八校高三联考)下图是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拟定的邀请国家参与该组织的部分“标准”,这反映出不结盟运动()1.奉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外交政策或者倾向于这一政策2.始终不渝地支持民族独立运动,3.未加入为大国冲突服务的多方军事同盟A.协调了内部的矛盾和纠纷B.成员国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困难C.力图避免大国集团的干扰D.接受了中国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解析由材料信息“独立外交政策”“未加入为大国冲突服务的多方军事同盟”等可知,不结盟运动发起者不想参与大国利益纷争,力图避免大国集团的干扰,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参与不结盟运动的标准,不是协调内部矛盾和成员国经济困难,故A、B两项错误;中国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故D项错误。答案C4.(2019·十堰高三期末)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力。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A.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B.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C.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D.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区域化趋势。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一带一路”反映出区域经济合作程度的加强,材料信息说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了新兴国家以及东欧、中亚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就是增强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中国还远未达到能够主导世界政治格局的程度,故B项错误;设问要求从政治史的角度分析,故C项错误;旧的世界殖民体系已经解体,故D项错误。答案A点睛审题能力是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的基本能力,通常要从设问和时空两个角度来审题,审设问是为了明确答题的方向,审时空是为了明确答题的范围。该题的设问限定是“政治史角度”,由此排除了迷惑项C项。5.(2019·平顶山高三评估)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解析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是历史事实;历史解释必须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是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历史观点不仅要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及定性,更带有强烈的主观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