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天(铝及其化合物)【学习目标】1.掌握Al、Al2O3、Al(OH)3、铝盐(含Al3+的盐)等物质的性质。2.体会Al2O3、Al(OH)3的两性及铝盐在生活中的应用。【本日作业】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类第一次获得金属铝是在1825年,由丹麦化学家用无水AlCl3与钾作用制得的。当时由于价格非常昂贵,称为“银色的金子”。直到19世纪后期发明了电解法制铝,才使铝的价格大大下降,使铝成为当今广泛应用的一种金属材料。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在常温下,铝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C.铝箔加热时,熔化但并不滴落D.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是还原剂2.下列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两性化合物是()①Na2CO3②Al2O3③Al(OH)3④Al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全部3.将amol钠和amol铝一同投入mg足量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g·mL−1,则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B.C.D.4.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不断地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铝箔红墨水A.Al与硝酸汞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B.从硝酸汞溶液中取出后的铝箔与空气中O2发生了反应C.由于Hg的存在使生成的Al2O3氧化膜不够致密,不能阻止里面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不断地长出白毛。D.“白毛”是Al2O3,铝与O2的反应需要吸收热量5.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l-、SO42-、Na+、K+B.K+、ClO-、Na+、NO3-C.HCO3-、Na+、NO3-、K+D.NO3-、Ba2+、Cl-、NH4+6.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盐酸D.稀硝酸7.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A.5.4gB.3.6gC.2.7gD.1.8g★8.ag镁铝合金投入xmL2mol/L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再加入ymL1mol/LNaOH溶液,沉淀达到最大值,质量为(a+1.7)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镁铝合金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B.沉淀为Mg(OH)2和Al(OH)3的混合物C.x=2yD.a的取值范围为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