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美术班,含解析)试卷说明:本卷共两大部分,共24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考试过程中不得使用计算器或具有计算功能的电子设备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u-64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选项符合题意。)1.十九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B.发现元素周期律C.提出分子学说D.发现氧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答案选B。考点:考查门捷列夫的成就的判断的知识。2.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NaB.MgC.AlD.Si【答案】A【解析】四种元素均是第三周期元素,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答案选A。3.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的是A.CO2B.HClC.NH3D.NaCl【答案】D【解析】A、CO2中C与O之间形成的是共价键,A错误;B、HCl中H与Cl之间形成的是共价键,B错误;C、NH3分子中N与H之间形成的是共价键,C错误;D、Na与Cl分别是活泼的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是离子键,D正确,答案选D。点睛: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形成条件是解答的关键,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但需要注意的是Al与Cl形成的是共价键。4.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外)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元素的金属性减弱B.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C.单质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D.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答案】C【解析】A.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外)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A正确;B.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外)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正确;C.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外)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C错误;D.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外)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D正确,答案选C。5.当今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是C60,它与金刚石的关系是A.同素异形体B.同一物质C.同位素D.以上关系均不正确【答案】A【解析】C60与金刚石均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选A。6.下列各关系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O>S>SeB.单质的化学活动性:Cl2>F2>I2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H2Se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LiOH>NaOH>KOH【答案】C【解析】A.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O<S<Se,A错误;B.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化学活动性:I2<Cl2<F2,B错误;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H2O>H2S>H2Se,C正确;D.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即LiOH<NaOH<KOH,D错误,答案选C。7.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答案】B【解析】元素化学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答案选B。8.下列电子式错误的是A.B.C.D.【答案】B【解析】A.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A正确;B.氨气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B错误;C.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C正确;D.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D正确,答案选B。点睛:电子式是表示微粒结构的一种式子,其写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或“×”等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并用n+或n-(n为正整数)表示离子所带电荷。书写化合物电子式时首先要分清楚含有的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注意阴阳离子及原子团电子式的书写。9.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XO4,则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XH4B.XH3C.H2XD.HX【答案】C【解析】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XO4,则X的最高价是+6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