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考预测:本专题中十月革命是高考的冷点,考查的可能性较小,考查也会从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考查。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建设会从横向联系的角度来考查,会与同一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综合在一起考。如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与罗斯福新政相联系,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联系,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结合在一起考查。既突出考查不同经济模式的相互借鉴作用,又会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高考真题回顾1.(2014·四川文综,12)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2330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16是一场灾祸12161410难以回答21161313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观察图表可看出两个特征:一是调查内容实际有正面认识、负面认识和难以回答三部分;二是正面认识比重不断增加。据此排除②;④图表没有体现;21世纪初期的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正面认识不断增加反映了对当时建立的强大国家的怀念,故③正确。故答案为B项。2.(2013·江苏单科,19)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排除B、D两项,不符合题干革命的要求。A项革命后建立的政府不是由被压迫的群众建立的苏维埃组织。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因此正确答案选C。3.(2012·大纲全国,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答案】A【解析】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却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故A符合题意。B、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C项与史实不符。4.(2012·江苏单科,1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这里的“国家政权问题”就是要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建立新政权,列宁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故B项符合材料的本意。A、C、D三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5.(2012·海南单科,20)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