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福建专用】高三历史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专题评估检测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三)(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2·太原模拟)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2.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3.(2012·福州模拟)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应是()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B.《资政新篇》的实施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4.(易错题)“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下列哪点最贴切()A.民主革命第一枪B.谁再想做皇帝,都做不成了C.自由尽是新风尚D.世界风暴新源泉5.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A.鸦片战争时期B.维新运动时期C.民国成立初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6.(预测题)“吾人曩者大革命之目的何在乎?曰推翻不良之政府,而建设良政治也。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这种观点的实质是倡导()A.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B.民国政府加强法制建设C.完善代议制基础上的新政府D.推翻不良政府是革命首要7.“等到学生运动扩展而为商人罢市,由北京而及于上海,这运动的目标初步达成之后,这运动也就消歇下去了。但是影响所及,学生们醒起来了,五四运动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五四运动()A.在共产党领导下学生运动日益扩展B.中心最初在北京C.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8.“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是农民)最大的痛苦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这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这段话最早可能出自()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民报》发刊词D.国民党一大9.中共建军史上最早的阅兵式出现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初。这次阅兵是为了()A.纪念秋收起义成功B.声讨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C.欢送工农红军长征D.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0.(201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国共两党之间还有一大片很重要的中间势力,“革命能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把中间势力拉过来了”。以下史实中对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没有重要作用的是()A.遵义会议纠正党内“左”倾错误B.应邀参加重庆谈判C.中共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主张D.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1.(2012·温州模拟)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12.(探究题)1936年8月24日,《大公报》发表的社评《朱徐毛彭等之新动向》中指出:“近来朱德、徐向前、肖克、贺龙及毛泽东、彭德怀等,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由此报道可以看出()A.蒋介石加紧了对红军的军事“围剿”B.《大公报》在为国民党提供军事情报C.该社评是站在“剿匪”立场上立论的D.工农红军已完成了战略转移13.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下面的漫画反映了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