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一周强化一、一周知识概述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和全国的基本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二、重点知识归纳(一)新中国的诞生及历史意义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成立新中国的条件成熟了。主要表现在: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人民政府。2、新中国诞生的意义(1)国际意义:新中国诞生是继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迈进。它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世界被压迫被奴役民族的解放树立了榜样,它激励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2)国内意义: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腐败、落后的旧中国的终结;标志着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瓦解;标志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中国统治的结束;标志着三座大山压迫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摆脱了内战分裂、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新民主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斗争1、解放全国(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继续追歼残敌的同时,又在新解放区进行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到1950年夏,基本上歼灭了祖国大陆上的国民党残敌和武装土匪。(2)1951年,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2、进行三大运动(1)抗美援朝:①背景:1950年夏,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组成“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同时,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②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③经过及结果: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之后经中朝人民与美军反复较量,美国军队遭受沉重打击。1953夏,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以美军的失败而胜利结束。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美国出兵朝鲜及将舰队开到台湾,给新生的人民政权造成严重威胁。中共中央认识到,如果让美军占领朝鲜,强兵压在鸭绿江上,我国将难以安定地从事建设,国内外反动势力气焰势必嚣张,对中国及东方各国都极为不利。朝鲜的存在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④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土地改革:原因:①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进行土改;②土改是巩固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道路所必需的。概况: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土改中实行了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到1950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已基本完成土改,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都得到了土地。意义:①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②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在经济上翻了身;③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思考:建国初的土改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此特点?特点: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在于孤立地主,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3)镇压反革命运动:原因:蒋介石集团退往台湾时,在祖国大陆留下大批反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