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能力提升高考真题考查内容考情解读2018·全国卷Ⅱ·T45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对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考查主要集中在晚清时期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侧重于从近代化、改革与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入手,考查陌生的改革。备考时注意从政治文明的角度,重视一些重要改革利弊得失的概括和总结。注意适当扩大视野,与近代现代改革的历史变迁相联系,考查全局性的政治制度变迁观,要求关注时政热点,从文科综合的角度认识相关历史问题2018·全国卷Ⅲ·T45清代警察制度改革2017·全国卷Ⅰ·T45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2017·全国卷Ⅱ·T45清末北京街道管理2016·全国卷Ⅱ·T45晚清军事改革2013·全国卷Ⅰ·T45晚清,戊戌变法、清末新政1.(2019·江淮十校联考)材料在近代西方列强东侵的强烈撞击下,晚清的军事变革作为一种自然的回应,在逐渐兴起,其本质就是实现军事近代化,缩小乃至消除中国与西方军事上的差距,从而有效抗御列强的侵略,保障国家安全。以甲午战争失败为标志,晚清军事变革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甲午战前为第一阶段变革,随兴办洋务而起,因甲午战败而衰。主要内容包括推进陆军火器化;建立近代海军,加强海防;创办近代军事工业;革新军事教育等。甲午战争的失败,使30余年惨淡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也标志着晚清军事变革步入了第二阶段。由于《马关条约》及其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背上了极其沉重的赔款负担,国家进一步衰败,已无力再投巨资建设海军,因此,这个阶段军事变革的重点集中在陆军,最主要的内容是编练新式陆军和发展陆军教育。第二阶段的军事变革,因中央集权不断削弱各省各自为政,非但未能有效增强国家的整体军力,反而为清朝的覆亡挖掘了坟墓。——钟少异、高炜《晚清军事变革及军事近代化为什么失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两次军事变革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两次军事变革失败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在近代西方列强东侵的强烈撞击下,晚清的军事变革作为一种自然的回应”再结合所学从改革的背景、内容与结果等方面分析作答。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思想、领导机构、列强的侵略和国内阶级矛盾等角度分析。答案:(1)共同特点:在西方列强加剧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形势下进行;侧重于对军事武器和军事教育的变革;都以失败告终,没有实现军事近代化。(2)失败原因: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进行变革,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最终必然失败;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第一阶段以封建官僚个人为主,后一阶段是各省自行其是,不能保证变革的正常进行;列强的侵略和国内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变革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2.(2019·重庆模拟)材料清末政改大事记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布变法,任命康有为参赞新政,颁发了提倡官民上书议事,裁汰不必要的官员等。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1901年初,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改革的突出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清末实行新政改革的原因。解析:第(1)题据材料“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制”结合世界潮流为世界由专制走向民主分析作答。第(2)题结合材料从经济、政治、思想、改革主体等方面进行思考。答案:(1)特点: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渐进地推进;尝试建立君主立宪政治;具有一定的近代化色彩等。(2)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或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部分汉族地主官僚(或立宪派)的推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