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试卷相应空白处。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右)”体现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①权力的高度集中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③严格的等级差别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2.“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和九卿制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4.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判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结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A.分封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宗法制的确立D.三省制的确立5.复旦大学樊树志教授在其著作《国史十六讲》中写道:汉高祖刘邦“在郡县制与封建制之间采取折中主义。他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部分恢复了封建制。”这里的“封建制”是指A.分封制B.禅让制C.宗法制D.行省制度6.读懂古代诗歌也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如孟郊的《登科后》、白居易的《登第》,这些诗句反映的是A.科举制B.世卿世禄制C.恩荫制D.谏议制7.某段材料描述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下的官员——“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段材料描述的是A.汉代的尚书令B.唐代的尚书省长官C.元代的中书省长官D.明代的内阁官员8.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据此推论他巩固新朝的指导思想是A.重用文臣B.杀戮功臣C.强化皇权D.废除丞相9.下列能够反映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A.“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B.“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C.“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D.“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院学士内制”10.阿里斯提德是雅典政治家,他在投票的当天,有一个不识字的市民走到他面前,要求他在陶片上写下“阿里斯提德”的名字。他照办了,结果他被放逐。这一放逐制度的创立与谁有关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利克里D.查士丁尼11.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A.全体奴隶主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的男性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12.“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A.人民主权B.轮番而治C.君主专制D.代议制13.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那么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最大的是A.君主制的盛行B.小国寡民C.公民政治的盛行D.缺乏稳定的文明基础14.《十二铜表法》的诞生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是因为A.主要由平民参与制定B.规定平民和贵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C.有了按律判决和量刑的成文法依据D.损坏了贵族的私有财产权15.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A.维护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B.揭露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C.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D.是近代西方法律的先驱16.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