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同步练习(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其主要依据是A.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B.农民运动发展经验的总结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实践D.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2.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同期中共发动的其他武装起义相比,对中国革命最突出的影响是A.开始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C.明确提出了建立农村根据地D.起义计划受挫后主动向山区进军3.中国共产党从南昌、秋收、广州起义中认识到的重要问题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建立人民政权的重要性C.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D.中国革命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4.八七会议A.标志着共产党开始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B.科学地分析了当时中国革命形势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总方针D.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5.毛泽东在文家市做出进军井冈山的决策,主要依据是A.起义初期受挫B.党的领导力量涣散C.敌强我弱的形势D.井冈山的有利条件6.最早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的是下列哪一次起义A.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是A.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B.彻底的土地革命C.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8.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使我党得到农民衷心拥护的根本性措施是A.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进行土地革命D.坚持根据地的经济建设9.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A.中外反动势力力量较弱B.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C.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D.地理环境适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0.1927年至1930年夏红军创建的四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都跨及同一省份,这个省是A.江西B.福建C.湖北D.湖南二、材料解析题(15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18年5月25日,孙中山愤而离开广州。他在通电中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材料2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请回答:(1)孙中山是在什么情况下讲这些话的?他认识到了什么?(2)材料2中“欢庆胜利的时刻”是指何时?在宣告中周恩来认识到什么?(3)中国共产党后来是如何掌握和认识革命武装的?三、问答题(15分)12.《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之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到新的道路。”试以1927~1933年有关史实,说明中共是怎样“纠正过去严重错误,探索新的道路”的?答案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一、1.D2.D3.D4.D5.C6.C7.C8.C9.B10.A二、11.(1)是在护法运动失败的情况下讲的。他开始认识到必须建立真正革命的武装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依靠一派军阀去攻打另一派军阀,革命是不能成功的。(2)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周恩来认识到蒋介石的部队已不再是革命的武装,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要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建立起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3)1927年,毛泽东在领导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途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在部队中确立了党代表制度,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条件中,毛泽东认识到革命武装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三、12.召开“八七”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使中国革命开始了转入农村、创建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时期。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927~1930年全国共建立了大小十几个革命根据地,全国红军发展到10万多人,多次粉碎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大规模“围剿”,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