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旧人教一轮复习宋元(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中期改革的历史背景)1、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加剧;2、经济危机:财政严重困难;主要原因简评冗官①“分化事权”办法,结果形成官僚机构重叠;导致官吏俸录剧增冗官、冗兵和岁币造成冗费现象,导致北宋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面临严重的困难。②科举制的改革发展,导致官吏人数剧增;③大官僚和功臣“恩荫受官”;冗兵①养兵:缓和农民的反抗;造成兵员剧增;军队素质低,战斗力弱,形成“积弱”局面②募兵:对抗辽、夏进攻;冗费冗官、冗兵致使官俸、军费大增;形成“积贫”局面岁币宋政府每年要送给辽和西夏大量银绢;3、边疆危机:民族间矛盾尖锐,引发民族间战争频繁;(1)辽和西夏时刻威胁北宋的安全,民族间战争不断;(2)北宋“守内虚外”的软弱政策,无法解决边患;二、北宋中期的改革1、庆历新政新政概况新政内容结果原因时间1043年,宋仁宗庆历年间①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范仲淹被排挤出朝廷,新被废止新政触犯了保守官僚的利益,受到阻挠。②限制“恩荫”做官;领导参知政事范仲淹③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目的摆脱危机,巩固统治④裁并州县,减轻徭役;核心整顿吏治;⑤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2、王安石变法“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农民反抗斗争不断(1)变法目的:缓和阶级矛盾,富国强兵,以克服危机,巩固统治;(2)变法时间:1069年至1086年,宋神宗时期;(3)核心人物:参知政事王安石;(4)变法措施①军事措施措施基本概况点评保甲法内容①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为一保;有利于解决北宋政府面临的“积弱”面貌。②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社会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作用①有利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的军事力量;③有利于减少军费开支;将兵法内容禁军固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军加以训练;作用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②理财措施:变法的中心所在;措施基本概况简评青苗法内容①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有利于解决北宋政府面临的“积贫”面貌②农民在收获后偿还借贷,加收20%的利息;作用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募役法内容①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损害官僚地主的利益②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作用①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了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内容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方田均税法内容①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损害官僚地主的利益②官僚地主也必须交纳赋税;作用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市易法内容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作用①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②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③增加国家的收入;③教育措施;措施基本概况简评改革科举制度内容①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有利于培养维护封建统治的优秀人才。②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③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作用有利于选拔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整顿太学内容①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②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受官,以次鼓励;作用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5)变法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是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6)变法影响: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①变法,使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②变法,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开辟了不少荒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变法,使北宋军事实力有所增强;(7)失败之因①最主要原因: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②主观原因: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③客观原因: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废除新法;④根源:新法没有从根本上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剥削制度进行变革。(6)变法评价①变法是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②王安石能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