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四)(测试范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6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个小题,共40分)1.[2015·绍兴一中月考]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解析:材料体现了轻视商业的思想,A、C、D三项都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B项体现了农商并重思想。故选B。答案:B2.[2015·河北模拟]社,古代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古时国家大事祭祀。《汉书·高帝纪下》载:“又加惠于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高帝此举()A.体现了以农立国的思想B.体现了皇权与神权的统一C.加强了中央集权D.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社,古代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古时国家大事祭祀”分析,体现了农业在封建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其他选项没有反映题干内容。答案:A3.[2015·辽师大附中模考]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C.发展商品经济D.强化社会控制解析:“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减少了社会的流动,利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故选D。答案:D4.[2014·浙江杭州一模]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B.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C.官营纺织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D.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解析:由材料中的人数规模可知,此时官营纺织业规模已经相当大,故C项正确;坊市界限被打破发生在北宋,棉花广泛种植发生在明代,故A、B两项错误;D项内容材料无从体现。答案:C5.[2015·湖北武汉调研]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解析:抓住时间限定“汉武帝后”。材料介绍的是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家政权的支持,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推动了冶铁技术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最佳答案应为A项。答案:A6.[2014·梅州质检]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年突破1亿,1776年达到2亿,1790年超过3亿。发展到道光皇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A.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B.促进了城市化发展C.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D.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解析:古代中国人口的增长是受小农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影响的,是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制约城市化的发展,排除B、D两项;C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实际说法是错误的,并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人口增长,在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这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故选A项。答案:A7.[2015·辽师大附中模考]河北邯郸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元代窑枕,上有“地因流水知高下,人为财交见浅深”的民谚。这则民谚反映了宋元时期()A.商业经济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冲击B.人们以财产来衡量人身份的高低C.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为轻便的货币D.理学思想己成为人们处世的指针解析:由“人为财交见浅深”体现了对金钱的重视,这种思想是受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故选A。答案:A8.[2014·吉林摸底]东汉桓谭指出:“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中家子弟为之保役,驱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