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同步练习A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7分,共70分)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原因是A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C顺应世界发展潮流D发展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答案】B【解析】甲午战后为了支付赔款,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书本有叙述。2、戊戌变法在当时主要是由下列哪一因素促成的?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C民族危机的加深D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中国,“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3、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的过程中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答案】C【解析】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B发展新式的工矿交通业C变科举、开学校D办报刊、立学会【答案】A【解析】《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其变法的根本措施是变官制,即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5、康有为在儒家经学和孔子的旗号下宣传维新变法主要说明了A维新运动具有一定的封建色彩B维新派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纲领C维新派不敢触动封建传统思想D维新派借用传统思想减少变革的阻力【答案】D【解析】康有为利用儒家经学和孔子旗号来宣传变法,一方面当然是其资产阶级软弱和妥协的表现,但更主要的是借助于孔子儒学的权威来减少变法的阻力。6、维新变法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运动始于A强学会成立B保国会成立C公车上书D《定国是诏》颁布【答案】C【解析】因为“公车上书”把救亡图存的思想付之于爱国的行动。7、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进行论战的核心问题不包括A是否应当变法B是否应当兴民权C是否应当改革教育制度D是否改变君主制度【答案】D【解析】维新派改革的核心是实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即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所以这也是其论战的核心问题。8、戊戌变法的实质是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B开明地主与顽固派官僚的斗争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D西方学说与传统儒学的斗争【答案】C【解析】这场变法是资产阶级为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的斗争,而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则是为了竭力维护其封建统治,因此两者斗争的实质应为C。9、顽固派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①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②把京津地区的兵权都抓在手中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④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加以解答。③项所述应该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10、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遭到顽固派的反对B光绪皇帝没有实权C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D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答案】C【解析】根本原因应从内因(即自身因素考虑)。二、问答题(共30分)11、戊戌变法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怎样评价它对历史的影响?【答案】条件:(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挣扎,并产生早期维新派。(2)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一个兴办工业热潮,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3)1860年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产生了早期的维新思想。(4)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影响:(1)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潮流。(2)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3)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救亡图存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主张。(4)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和西方科技的传播。【解析】历史条件与历史背景有所区别。所谓历史条件应是对该历史事件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的有利条件,本题应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考虑;评价:戊戌变法的历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