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三区,3、4班)(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图是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回乡祭祖图。近年来,这类活动在我国日渐隆重。追根溯源,在古代与此类活动有关的制度是A、等级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史记·周本记》载:“(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子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武王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B、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C、奖赏先代贵族和功臣D、彻底废除王位世袭制3、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①B、②C、③D、④4、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候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候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5、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畏拂,何心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6、下列所列的中国古代的行政机构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有A、隋唐的三省六部和北宋的枢密院B、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C、隋唐的三省六部和清朝的军机处D、明朝的内阁和北宋的枢密院长子48岁③次子45岁④长子50岁①次子48岁②嫡子庶子周王7、为解决王国问题,体现贾谊“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而采取的措施是A、削藩B、置刺史C、颁布“推恩令”D、酹金夺爵8、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A、封邦建国B、置“三公”“九卿”C、确立皇帝制度D、全国郡县化9、“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0、北宋赵匡胤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之处是A、废除了丞相B、改变、分散了地方的机构和权力C、改变行政区划D、文化专制11、假设你是中国秦朝时期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郡县制”与“元首制”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12、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机构,其职能与唐朝的哪一个机构相似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秘书省13、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清代的军机大臣14、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行省制的推行B、丞相制度的废除C、内阁地位的上升D、军机处的设立15、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废丞相,设内阁D、确立三省六部制16、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这番话下述理解正确的是A、东汉察举制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人或武将多不胜任B、唐代科举制的流弊,考上秀才的寒门弟子多才识平庸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D、明代八股取士的流毒,造成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17、961年,宋太祖对石守信等人说:“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