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近现代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西方国家侵略对文化的影响1追求新知的社会时尚2废除缠足陋习与社会觉醒3刺激消费拉动生产4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迁民国时期的“婚礼铁路”5大众传媒的变迁近代报刊的作用6综合7一、选择题1.(2016·河南洛阳一模)鸦片战争期间,一些外来新词语如政治、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在东南沿海官民中逐渐流传开来。这表明()A.殖民侵略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播B.“体用”观的分歧已初露端倪C.东南沿海的文明开化程度最高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解析:A材料“鸦片战争期间,一些外来新词语如政治、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在东南沿海官民中逐渐流传开来”说明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材料体现不出。2.(2016·福建漳州质检)创办于1863年的上海某新式学堂长期招生不满。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报名该校者众多,生源爆满。这种变化显示()A.西学传播成为近代教育主流B.追求新知渐成社会时尚C.私塾教育陷入窘境D.科举制度得到改良解析:B19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仍然坚持中体西用,西学传播还没有成为近代教育主流,故A项排除;19世纪80年代报名新式学堂者众多,与民族危机及西学在中国传播不断深入有关,追求新知渐成社会时尚,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私塾教育的变化,故排除C项;科举制度改革在戊戌变法期间即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排除。3.(2017·豫晋冀三省调研)中国近代奇女子张幼仪在三岁那年(1903年)被迫缠脚三天,但最终在二哥“现在再也没人觉得缠脚好看了”的劝说下得以幸免。张幼仪的这一经历反映了()A.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深入人心B.中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觉醒C.男尊女卑的陋习被逐渐打破D.社会习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析:B“被迫缠脚三天……劝说下得以幸免”,不能表明“深入人心”,故A项排除;先缠足,后在劝说下幸免,说明中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觉醒,故B项正确;“缠脚”陋习不等于男尊女卑的陋习,故C项排除;放足个例不能说明全社会习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故D项排除。4.【新题速递】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A.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B.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D.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解析:C材料强调改变传统崇尚节俭的观念,通过刺激消费拉动生产,达到“裕国足民”。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属于外因,不是根源,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与对传统消费观念的冲击无关,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扩大国内市场,要求民众改变消费观念,是其根源,故C项正确;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只是表面现象,故D项错误。5.(2016·山东滨州二模)民国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成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这一现象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解析:B“婚礼铁路”的出现与民主共和观念无关,故A项排除;“婚礼铁路”引起国人度蜜月方式的变化,故B项正确;“蜜月旅行”在民国时期受到效仿,不能得出盲目的特点,故C项排除;效仿推广西式“蜜月旅行”不能得出交通的殖民地特征,故D项排除。6.【经典题】《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解析:A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申报》报道日本相关事宜,反映出媒体对日本的关注从而使国人知本国之不足,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故选A项。从报道的内容看,没法得出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排除B项;甲午战前,部分先进人士已对日本有较深刻的认识,“开始关注”表述错误,C项排除;仅从《申报》一家报纸无法得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