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单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私田的大量出现B.各国推行税制改革C.生产力的发展D.商鞅变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井田制瓦解属于经济基础的变动,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由铁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私田的主人控制私田的产品,不向国家纳税,各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导致井田制瓦解。故选D。考点:井田制的瓦解。点评:井田制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奴隶主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2.自居易诗《朱陈村》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A.远古时代的采集方式B.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C.古代耕作技术落后D.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男和女均自给自足的农耕方式,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封建社会农耕方式而非远古时代采集方式,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封建时期而非商周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耕作方式而非耕作技术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3.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从材料和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五谷丰登”表现的是农业,“六畜兴旺”表现的是家畜饲养业,因此B符合题意,A项不全面,CD两项与题干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4.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官”制度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所以“工官”工场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故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5.考古工作者从一艘打捞的沉船中整理出青铜器、开元通宝、粉彩瓷瓶和青瓷碎片等文物,由此判断该沉船最有可能是A.商朝B.唐朝C.宋朝D.清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青铜器是夏商之后出现的,开元通宝是唐玄宗年间的货币,珐琅瓷瓶是清代才出现,青瓷是宋代出现。综合各个时代我们可知,这艘货船最可能是清代的货船,因此选择D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6.古代中国早期城市的功能一般是A.工商业中心B.政治中心C.经济中心D.宗教活动中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早期城市的功能一般是政治中心并且具有军事功能,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古代中国早期城市只是城不是市,不是工商业中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中国早期城市只是城不是市,不是经济中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中国城市也不是宗教活动中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7.下列航海家到过亚洲的是①迪亚士②哥伦布③达·伽马④麦哲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再认历史史实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迪亚士只到达非洲的好望角,哥伦布始终没有发现到达亚洲的新航路,①②项排除;麦哲伦到过亚洲的菲律宾,达·伽马到过亚洲的印度,③④项符合题意民,故选B项。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新航路开辟·航海家的活动8.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