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普宁华侨中学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并在“座位号”栏内填写座位号。3.所有题目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Ⅰ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A.铁农具的广泛应用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D.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2.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要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导致50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左倾思潮出现B.中苏关系恶化C.一五计划完成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3.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4.《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该规定主要反映了A.罗马法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B.罗马法维护债务人权益C.罗马法保留大量野蛮习俗D.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5.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6.1930年,巴黎《每日新闻报》发表社论,如果“美国佬们”通过“斯穆特一霍利法案”,设立关税障碍,“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行报复,而这就意味着战争。”这篇社论主要反映了A.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B.法国反对罗斯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C.贸易自由化加剧了世界贸易的紧张局势D.法国与美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7.二战后期,美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9年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1年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这反映了美国企图A.全面控制西欧与日本B.以合法的武力干涉别国内政C.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D.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8.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9.18—19世纪是欧美国家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阅读下表,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阐释,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重大历史事件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俄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仍是资本主义的发展B.工人运动的发展不能否认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C.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和物质条件已经成熟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10.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