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新中国现代化的曲折探索(1949—1976年)1.(2014·江苏历史)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B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李长凤老大娘代表某个党派,C项错误;题中材料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D项错误。答案:A2.(2014·广东文综)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放弃“一边倒”政策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标示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是我国与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重要原则,故C项正确。答案:C3.(2014·南通一模)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题干“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可以看出美国改变了过去的对华政策,再结合时间1971年,故A项正确。答案:A4.(2014·深圳调研)下图是从旧货市场收购的民间资料,为某橡胶厂党支部会议记录,其年份模糊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记录可能写于()A.1952年B.1956年C.1966年D.1977年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理解分析能力。1953—1956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照搬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因此会议记录涉及“讨论当年国家计划的有关指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本家进行改造,因此会议记录涉及“关于资本家排队分类问题”,故B项正确。答案:B5.(2014·全国大纲卷)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词“1958年……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产36956斤的惊人纪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在大跃进运动中,农业上出现了浮夸风现象,这折射出人们对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故D项正确。答案:D6.(2014·天津文综)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完成,中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为了培养工业化需要的人才,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建立多科性工业大学,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不是主要目的。答案:B7.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均对对方呈现过不同的媒体报道,从中亦可见证两国交往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材料二《人民日报》对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