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程】(新课标)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运输的方式达标训练(含解析)[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皖南模拟)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①植物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A.①④B.②③C.②⑤D.④⑤解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影响对细胞膜的提取。同时,植物细胞内含有核膜和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等众多膜结构,对提取细胞膜会造成干扰。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不会溶解膜结构。答案D2.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整合解析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答案C3.人体所有活细胞的细胞膜都能A.在神经递质的作用下产生兴奋B.依靠主动运输转运无机盐C.参与分泌蛋白的转运过程D.识别侵入体内的抗原物质解析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也有抑制性递质,在兴奋性递质作用下活细胞产生兴奋;无机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具有分泌功能细胞的细胞膜可以参与分泌蛋白的转运过程;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侵入机体的抗原。答案B4.(·合肥检测)下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是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B.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C.细胞膜内外侧结构具有对称性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主要是因为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多可以运动解析图中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其中a为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c为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蛋白质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外侧往往分布有由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而内侧没有,所以细胞膜具有不对称性。答案C5.(·长春毕业班第一次调研)下图有关概念的分析,正确的是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腌制蜜饯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直接关系解析①表示主动运输,②表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不消耗能量。一些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内吞和外排进出细胞。蜜饯腌制过程中细胞因失水过多死亡,此时细胞的选择透过性丧失。答案B6.主动运输区别于被动运输的主要特点是A.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C.需要消耗ATPD.物质从膜外转运到膜内解析主动运输的特点如下:①从低浓度到高浓度,②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③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答案C7.如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解析据图可知,该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既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又需要消耗ATP,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答案C8.(·山东实验中学模拟)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红细胞,下列物质吸收量显著减少的一组是解析O2、H2O、甘油等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这些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氨基酸、K+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呼吸抑制剂处理红细胞后,红细胞产生ATP量减少,所以氨基酸、K+的吸收量也显著减少。答案B9.(·揭阳一模)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ATPB.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C.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D.温度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解析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只与浓度有关,与载体和ATP均无关,B错误。答案B10.如图表示某生物膜上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膜中的载体也能运输氨基酸B.这种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