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通过观察以下三幅图片,你能从中获取的主要信息是石犁骨耜铁锄A.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B.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C.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从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D.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A.都江堰B.郑国渠C.漕渠D.灵渠3.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D.简易的生产工具4.“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材料中的“它”是指A.“井田制”B.土地私有制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5.钧窑瓷器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该瓷窑最有可能属于A.民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6.“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A.隋朝长安城B.唐朝长安城C.北宋汴京D.明朝苏州7.下列表述哪一项体现了“海禁”政策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8.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C.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9.下图为李鸿章在1865年9月20日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下列企业中,与其性质不相同的是A.轮船招商局B.开平煤矿C.上海发昌机器厂D.汉阳铁厂10.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11.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年代钢(吨)生铁(吨)煤(吨)锰矿石(吨)1935年25656578706136091747314001936年41431580999639902985434001937年5563479586833723046979187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12.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部分应为A.民族资本B.官僚资本C.外资企业D.个体经济13.《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人民公社化时期14.“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B.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