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训练37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8·豫南七校摸底)1956年《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正式颁布,其内容是“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的成就尽可能迅速地介绍到我国的科学部门、国防部门、生产部门和教育部门中来,把我国科学界最短缺而又是国家建设所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这一规划()A.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教领域的产物B.表明国家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的主要宗旨C.与国家科技教育实际存在着一定差距D.反映了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答案D解析材料“1956年”“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反映了建国初期,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故D项与事实相符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才开始的,故排除A项;材料中把科技、国防、生产、教育均列入其中,而且都要“迅速地补足”,并没有突出国防科技,故排除B项;规划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实际,并提出了追赶要求,故C项说法不正确,排除。2.(2018·江苏沭阳期中)温家宝曾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上领先世界的成就是()答案C解析材料“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反映的是该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结合选项可知,1973年,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成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国家,故C项正确。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原子弹试爆成功的国家,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是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与材料“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不符,故D项错误。3.(2019·河北邢台月考)针对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订禁核条约,1964年中国核试验成功后,亚非国家和英、法的與论普遍认为,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据此可知,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A.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B.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D.实现两大阵营间的力量均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可知,原子弹的成功研制有助于改善中国外部环境,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A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尚未涉及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格局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两大阵营的信息,排除D项。4.(2019·辽宁阜新月考)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故“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科技工作者们主观努力拼搏,C项正确。20世纪60、70年代处于文革时期,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不可能存在雄厚的物质基础,排除D项。5.(2019·北京西城期中)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最终要靠生物工程技术B.启发袁隆平成功选育“南优二号”C.促成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制定D.对“科教兴国”战略有重要影响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邓小平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强调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对“科教兴国”战略有重要影响,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