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02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6.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解析】分解水属于吸热反应,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B7.将VmL1.0HCl溶液和V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解析】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B对;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但有水生成的不一定是放热反应,D错;从表中分析当加入HCl溶液5mL、NaOH溶液45mL,反应后温度为22℃,故实验时环境温度小于22℃,A错;加入HCl溶液30mL时反应放热最多,应是酸碱正好中和,故c(NaOH)=1.030mL/20mL=1.5错。【答案】B8.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一定使误差较大的是()A.用滴定管量取所用液体B.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液体溅出C.小杯和大杯体积相差太大,夹层间放置碎泡沫塑料太多D.测量HCl溶液浓度时的温度计未用水洗就测NaOH溶液温度【解析】A可使测得的体积更准确,使实验误差更小。B中NaOH外溅,反应物量偏小,导致误差较大。C的保温效果更好。D中在测量反应热之前就反应掉少量物质,产生的热量扩散到空气中,所以误差较大。【答案】BD9.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①===H=-2878②===H=-2658③===H=-1746④===H=-1526由此判断,正丁烷的标准燃烧热是()A.-2878B.-2658C.-1746D.-1526【解析】标准燃烧热的定义是在101kPa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本题中的稳定氧化物指的是和,故A项正确。【答案】A10.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B.-43.5C.+43.5D.+67.7【解析】根据题意可得如下热化学方程式:HCN(aq)+===H=-12.1===H=-55.6依据盖斯定律得到HCN(aq)H=(-12.1.6.5。【答案】C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12分)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表示。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该反应的H=(用含E、E的代数式表示)。(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41.8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3)对于同一反应,图中虚线(Ⅱ)与实线(Ⅰ)相比,活化能大大降低,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解析】(1)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低,反应放热。在运用E、E计算H时,需考虑其表示的意义。(2)逆反应的活化能是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活化分子所应具有能量的差值。即241.8.2(3)在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中,只有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1)放热需要(2)409(3)使用了催化剂12.(12分)化学键的键能是指气态原子间形成1mol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如H(g)+I(g)H—I(g)H=-297即H—I键的键能为297也可以理解为破坏1molH—I键需要吸收297kJ的热量。一般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由表中数据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①半径越小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即键能越大)(填”能”或”不能”);②非金属性越强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填”能”或”不能”)。能否从数据找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试预测C—Br键的键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