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你追我赶的世界科技,多元共存的世界文化一、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1、繁荣昌盛的古代科技(1)中国改变世界——四大发明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的影响对西方的影响造纸术对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积极作用最为显著;纸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我们的卓越贡献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火药对于军事与经济生活有重要作用,也曾经用于做爆竹推动欧洲人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成为摧毁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火器进步也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看风水:应用于远洋航行: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加强与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但无益于国计民生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高度发达的原因:①、发展的特点:第一:实用性,大多是服务于农业和手工业,间接为强化大一统的君权服务;第二:经验性,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第三:封闭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第四:片面性,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多于对自然科学。②、原因: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基本保障;第二: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第三: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第四: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第五: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就大多与社会思潮、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2、低迷衰落的传统科技——李约瑟难题(1)含义: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2)解释:第一: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第二: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外贸主动权,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减弱中外交流;第五: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3)启示:第一: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第二: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结果。3、迅速腾飞的现代科技(1)表现:【新中国主要科技成就】①、“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它们的成功,增强了中国中国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②、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③、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此外,中国还发明了“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研究,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2)原因: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B、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制定科技远景规划;C、海外科技工作者回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D、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E、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和1995年国家制定“科教兴国”战略对科技发展的重大推动。(3)作用:A、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