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课标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明确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和意义。【目标分解】重点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措施、意义。3.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难点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情境设疑1978年12月18~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是什么?会议作出的改革开放决策,首先在哪一领域得到实施?最主要的措施是什么?●基础梳理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2.召开:①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9783.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2)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②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意义:拉开了我国③。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④的起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初步实行: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⑤的农业生产责任制。(2)普遍实行:全国范围内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3)机构改革: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⑥,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⑦,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4)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包产到户人民公社村民委员会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全面展开:⑧年以后。(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3)内容:a.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⑨、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b.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⑩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在分配上,实行以⑪、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984自主经营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为主(4)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3.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2.过程(1)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⑫。(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⑬。(3)1993年,中共⑭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⑮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公有制3.意义(1)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2)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⑯体系基本建立。(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4)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⑰的新目标迈进。商品市场小康社会●重点透析关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粉碎“四人帮”之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