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小结通过学习本章知识要学会从功和能的途径来探索机械运动的规律,丰富、扩充解决机械运动的方法.在运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规律时,首先要掌握定律成立的条件、定律所反映的物理内容及对应的物理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熟练地正确地使用这些定律解决有关问题.1.动能定理的应用(1)在物理问题中适合应用动能定理求解的是:①动能定理适合研究单个物体,式中W总应指物体所受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ΔEk=Ek2-Ek1是指物体末态动能和初态动能之差.②动力学和运动学的综合题:需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的问题,应用动能定理比较简便.③变力功的求解问题和变力作用的过程问题:变力作用过程是应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难以求解的问题,变力的功也是功的计算式W=Fscosα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应用动能定理来解决.(2)应用动能定理应注意①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往往是单个物体),认真分析过程.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弄清哪些外力做功,是正功还是负功.③确定物体初态和末态的动能④如果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括有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如加速、减速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对全程考虑,如能对整个过程列式,则可以使问题简化,在把各力的功代入公式:W1+W2+…Wn=12mv22-12mv21时,要把它们的数值连同符号代入.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为水平的,其距离d=0.50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m.在A处放入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A.0.50mB.0.25mC.0.10mD.0解析:本题考查动能定理的应用,能力要求Ⅱ级.由动能定理知,全过程:0=mgh-Ff·s而Ff=μmg所以s=hμ=0.30.1=3.0m而sd=3.00.50=6因此物体最终停止在B点.答案:D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1)在解决某些力学问题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一般比较方便.但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应把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系统内的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从本质上说,就是机械能不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转化,只是系统内的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注意:①正确选取系统,判断是哪个系统的机械能守恒;②清楚系统内各部分机械能(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③灵活选取零势能面.综合分析近两年新课标地区各地高考试题,我们发现高考命题在本章呈现以下规律:(1)从题型看,选择题和计算题均有,从知识角度看,对功、功率、重力势能等概念的理解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功能关系的考查多以综合计算题的形式考查.(2)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考查形式多样,考查角度多变,大部分试题与牛顿定律、圆周运动、平抛运动及电磁学知识相联系,试题设计思路隐蔽,过程复杂,且与生产、生活、现代科技相联系,综合性强,难度较大.1(2010·山东理综,22)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A.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B.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了14mgl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小于其动能的增加与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解析:绳的拉力对物块做负功,所以物块的机械能减少,故选项A错误;软绳减少的重力势能ΔEP=mg(l2-l2sin30°)=14mgl,故选项B正确;软绳被拉动,表明细线对软绳拉力大于摩擦力,而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克服细线拉力做功与物块动能之和,选项C错误;对软绳应用动能定理,有WT+WG-Wf=ΔEk,所以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ΔEP=WG=ΔEk+(Wf-WT),所以ΔEP<ΔEk+Wf,选项D正确.答案:BD点评:考查功能关系及摩擦力做功特点,对推理能力要求较高.2(2010·江苏物理·14)在游乐节目中,选手需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越到水面的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