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三:一片冰心在玉壶——送别诗鉴赏指导【考点阐述】送别类的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与分析、对情感的把握以及对相关表达技巧的辨析与评价。【知识梳理】送别诗一般以描写景物来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下知识应该掌握。(一)送别诗的一般写法: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中间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趣,意味隽永为佳。(二)送别诗的大致内容:或直接抒写离情别绪,或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或重在写离愁别恨,或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或以上几个方面兼而有之。(三)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斑马,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长亭、南浦、柳岸、西楼、望江楼,表示送别地或悠悠愁绪;烟波,比喻离别后漂泊无依;落花,伤春之意;落叶,秋愁之感;杨柳、劳歌、阳关、渭城,送别之曲;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另外还有酒、秋等。鉴赏中常用语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烘托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方法点拨】送别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主题入手,把握诗歌情感的本质。(2)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3)领会诗词中所蕴含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4)抓住赠别诗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细小情节,抓住了细节,才能以小见大,透视全篇。(5)从语言突破。如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赠别诗词中能起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赠别诗词中最为常见的谐音字有以“柳”谐“留”、以“秋”谐“愁”、以“丝”谐“思”等。(6)从构思着手,探寻其巧妙的寄情方式与匠心所在。【真题再现】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别滁①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夜发分宁寄杜涧叟②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1)这两首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2)两首诗的结句都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1)欧阳诗中的“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黄诗中的“常日醉”是说“我”只是像往常那样喝醉了酒,下文景物的多愁善感与自身的浑然沉醉构成对比,因而他的醉是借酒浇愁的外在表现。(2)答案有两种。①喜欢前者的结句。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②喜欢后者的结句。结句是说弥漫在水天之间的风月在替人悲愁。以景物的凄凉衬托人的愁绪。拟物为人,以景传情,点明景替人愁,意味深长。【误区透视】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对诗中的景情关系理解不清,或就景谈景,就情谈“情”。(2)对诗中的一些常见意象、典故缺乏了解,出现解读失误。(3)对诗歌深层内涵的挖掘不够,停留于表面肤浅的就事论事。(4)赏析语言组织不通畅、不连贯。【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答:(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