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他的童话真正达到了“同时适合六岁与六十岁人阅读”的境界。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安徒生因为其童话作品而闻名于世,一生创作了168篇童话其中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乖巧围裙兜着硬币橱窗拖鞋蜷着捏着裂缝火焰灵魂唯一慈爱饥饿暖和火柴梗暖烘烘圣诞树哆哆嗦嗦课文朗读,点我!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读课文1—4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穷苦的语句。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2、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的在大街走着。3、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4、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每次分别都看到了什么?现实是怎样的?小女孩想得到什么?默读课文第二部分(5—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擦燃次数看到的现实想得到的第一次火炉寒冷温暖第一次幻景:由于她“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希望得到温暖。她第一次擦燃火柴,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的大火炉面前,“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擦燃次数看到的现实想得到的第二次烤鹅饥饿食物擦燃次数看到的现实想得到的第三次痛苦圣诞树快乐擦燃次数看到的现实想得到的第四次奶奶悲惨关爱擦燃次数看到的现实想得到的第一次火炉寒冷温暖第二次烤鹅饥饿食物第三次圣诞树痛苦快乐第四次奶奶悲惨关爱第五次和奶奶飞走艰难幸福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赏析:指小女孩在美妙的幻想中死去了。小女孩儿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只有死亡才能摆脱这一切。这就说明,在这个社会中她的现实太悲惨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指什么?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指什么?赏析:第一个“幸福”是写临死时是幸福的,就是擦着火柴时出现的幻想,她是在美丽的幻想中死去。第二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幻想大火炉温暖食物烤鹅欢乐疼爱圣诞树奶奶幸福奶奶→→→→→→→→→→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