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安全管理制度一、医务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并做好交接班。二、导管分类:1、高危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胸腔引流管、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食道、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2、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膀胱引流管、深静脉置管、picc等。3、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三、导管安全管理:1、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包括宣教)等。2、评估时间要求:高危导管至少每班评估一次,中危和低危导管根据护理记录频次评估,所有导管有情况随时评估3、记录。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于病情护理记录单上,发生意外导管滑脱、拔除时均须如实及时记录。4、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意义。5、加强巡视,定期评估导管情况,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记好护理记录,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五、导管滑脱管理:1、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脱落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管路滑脱时,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2、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意外滑脱者,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按规定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24小时内报护理部。3、护士长要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4、发生管路滑脱的科室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第1页共15页将严肃处理。5、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案例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第二篇:导管的安全管理制度导管的安全管理制度1.有效固定各导管,做好各导管的标识,每班评估导管在位情况并作好记录,严格交接班。2.对于清醒患者做好宣教,让其理解导管的重要性及拔管的危害性,使其配合治疗。3.躁动患者合理进行肢体约束,每小时检查约束效果及评估约束处皮肤的完整性及肢端血运情况。4.根据病情适当使用镇静剂。5.翻身及转运时先检查导管是否固定妥当,避免牵拉。6.发生非计划拔管立即汇报医生,做好应急处理,保证病人安全。7.对于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当事人做出书面汇报,护士长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8.科室组织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降低发生率。约束工具使用制度1.使用时要尊重患者的权利。2.使用约束器具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只有当患者的自主活动未及自身安全与诊疗操作安全时,或危及他人安全时,在帮助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约束性措施。3.使用前后应由当班护士或医生对病情进行评估,取得家属同意理解后,方可实施操作,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做好记录。4.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预防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发生,当使用约束器具指征消失之后及时解除。第三篇:导管安全管理XX县区第一人民医院导管安全管理制度一、导管按风险程序分三类。不管哪一类均要做好安全教育、加强固定。1、高危导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吻合口以下的胃管第2页共15页(食道、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鼻胆管、胰管、腰大池引流管、透析管、漂浮导管、心包引流管、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2、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3、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二、导管评估1、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包括宣教)等。2、评估:高危导管:至少每四小时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中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二次,有情况随时评估。低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三、记录。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于病情护理记录单上,发生意外导管滑脱、拔除时均须如实及时记录。四、上报要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意外滑脱者,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十、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管理1、转运下列病人时要按重危病人的转运方法进行转运:1.1生命体征不稳定;1.2意识改变;1.3抽搐;1.4气管内插管;1.5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1.6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1.7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