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工作面初次放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有哪些?注意事项是? 为了避开综采工作面在初采推动时老顶初次来压对工作面和液压支架造成巨大的冲击载荷,必须在初次来压之前提前对切眼内顶板进行深孔预裂爆破放顶。为了保证初次放顶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那么我们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安全措施呢?注意事项有哪些?今日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综放工作面初次放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xx 工作面切眼长 251.7m,切眼坡度为 4°,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 9.56m,该工作面煤层为 6 上煤,条痕色为褐黑色,沥青光泽,以暗煤为主,夹少量的亮煤破裂,阶梯状断口,裂隙发育,有方解石矿物,及黄的矿物充填裂隙,有时断口处见丝炭,半坚硬,属半亮型煤。 开采的 6#煤层,工作面直接顶为灰黑色泥岩,薄层状,水平层理,局部受冲刷,老顶为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粒结构,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少量的暗色矿物及云母碎片,泥质填隙,局部含砾,分选中等,次圆状,参差状断口,局部可见炭质结核,坚硬。 本工作面地层从上到下有第四、三系黄土红土层、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奥陶系。从HY10 号钻孔上看,地层厚度分别为:第四、三系黄土红土层17.36 米、上石盒子组 67.23 米、下石盒子组 55.63 米、山西组104.93 米、6 上煤层在太原组顶部,地质勘探报告表明,下石盒子组岩性上部以紫色及黄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中厚层状砂岩,泥岩隔水性较好。中下部为黄褐色砂岩与紫色、杂色粘土岩互层,井田内较发育,隔水性好。底部为含砾粗砂岩,厚层状,斜层理发育,胶结中等,含水微弱。山西组和太原组砂岩是本井田矿床充水的直接含水岩层,两组地层之间局部无稳定的隔水层,6 上煤顶板局部地段为冲刷接触,砂岩与煤层直接接触,且裂隙较发育,故有水力联系;根据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结果,xx 工作面 6 上煤导水裂隙带高度将发育到下石盒子组粗砂岩含水层,其范围内的粗砂岩含水层水势必将通过导水裂隙带导入矿井。6 上煤上距粗砂岩 16.32m。粗砂岩总厚度34.8m;4 煤与 6 上煤的间距平均为 64.07m;6 上煤开采时,导水裂隙带会沟通 4 煤和 6 上煤顶板砂岩含水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为工作面直接充水水源,因此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顶板砂岩孔隙、裂隙水,估计回采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 20m3/h,最大涌水量为 80m3/h。 工作面三顺槽和切眼均采纳矩形断面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