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中国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芜湖县实验学校小学部陶研课题阶段性工作汇报实验学校何基凤安徽省芜湖县实验学校是在2006年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改革的大潮中诞生的。她是原县一中初中部、三中、实验小学、三小四所学校整合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环境幽雅,布局合理,树木葱茏,假山池沼,雕塑喷泉,交相辉映。合并后的实验学校,更是坚持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谋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道路,校领导非常重视以课题研究来引领学校工作,积极创建书香氛围,让经典滋润孩子们的童年,让阅读伴随师生成长,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诵读中国经典着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我校小学部于07、4申报的省级陶研课题,本课题的研究步骤共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9—06.12):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探讨“经典诵读”运作模式,拟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第二阶段(2007.2—07.8):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课题研究专题培训、研讨、实践活动,定期开展课题组成员会议,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案。第三阶段(2007.9—08.8):学校组织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检查、问卷调查、竞赛展示等活动,进行个案跟踪调查,组织阶段性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推动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第四阶段(2008.9—09.7):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活动,进行阶段性实验案例调查分析,撰写系列论文。第五阶段(2009.9—09.12):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编写论文文集,形成实验结题报告。课题研究的立足点是:1、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创建书香校园,培养学生诵读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我们课题现在正处于第四阶段。通过二年多的实验,我校从环境的营造、教学时间的保障、课程内容的设定,实践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列活动,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汇报如下:(一)主要措施一、健全机构、加强制度建设为保证课题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实施组织,由校长为课题负责人,教导主任为组长。制订了“芜湖县实验小学课题研究六项制度”、“芜湖县实验小学课题组长、副组长、执行人员职责及课题管理要求”,每个学期教导处、年级组、班级都要制定了课题实施计划。同时我们还把课题研究纳入到教师量化考核之中,意在使活动正常开展,全面落实。二、注重宣传、营造书香氛围1、加强环境建设,为师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艺术之环境”的主张,由此可见,他十分重视环境陶冶心情的作用。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这一本“活书”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的熏陶,让校园这一本蕴藏着无穷魅力的“活书”,在学生诵读过程中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1)学校利用校园内长廊上的宣传窗建立“诵读长廊”,设固定栏目版块,每月一期,每期校刊要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版面设计清新美观,既能使人受益,又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2)校园广播台设立“我读经典”专栏,由红领巾广播台的学生主持、播音。每天做广播操前,校园里就响起了清脆而洪亮的声音:“芜湖县实验学校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经典诵读现在开始⋯⋯《三字经》、《弟子规》⋯⋯,每天二首,千人而诵,笔直的队伍,整齐划一的动作,气势磅礴,音韵铿锵,响彻校园,这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除此,红领巾广播站还利用每天午间广播时间诵读经典诗文、讲述经典成语故事、趣闻轶事等。让孩子每天走进校园,耳之所闻,皆为书声;目之所及,皆为书影。让经典如春种播撒在孩子的心里,悄无声息中影响他们的习惯,深入他们的思想。(3)教室内外的文化建设力求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每班都充分利用墙壁、黑板等空间,开辟“古诗角”“经典壁”版块,用诗文、诗画的名言名句装点教室,营造诵读经典的氛围。为减轻学生背古诗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4)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