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微专题河流改道、裁弯取直、河道渠化及恢复训练一、单选题下图示意北半球某河流局部河段的改道演化。M地常见当地人淘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河道由先到后的形成顺序是A.T1T2T3B.T1T3T2C.T3T2T1D.T2T1T32.M地堆积丰富的露天砂金矿,其原因是A.流水堆积后,经河流改道侵蚀出露B.地壳抬升,含金基岩侵蚀出露C.河流弯曲,凹岩堆积砂金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堆积砂金1.C根据图示信息,河流整体流向是自北向南,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径流量的变化,会有裁弯取直的意向,因此,河道弯曲度会变小,弯曲河段的总流程会变短,据此,选C。2.A砂金矿的出露部位一定是在堆积岸,堆积岸是凸岸,凹岸是侵蚀岸,故选A。3.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3.D图示河流和三角洲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映河流改道对地形的影响。河道的改变受地转偏向力、泥沙淤积、地壳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凌河位于辽宁省西部,全长398千米,大小支流纵横交错,河流含沙量大。下图为明代以来大凌河下游河道变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明代以来,大凌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诱因最可能是A.北部地壳抬升B.河流流速快C.地转偏向力D.泥沙淤积5.目前控制大凌河下游河流改道的根本措施是A.加固河岸堤防B.清淤河道C.提高流域植被覆盖率D.开挖入海新河4.D根据图文信息,大凌河下游河道变迁呈现南北往复摆动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大凌河下游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缓,河流上游携带的泥沙在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淤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淤高,该地区为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河流径流变化大,洪涝灾害发生概率大,很容易造成河流改道,D对;北部地壳抬升会导致河流不断向南改道,而不是南北往复摆动变迁河道,A错;大凌河下游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缓,B错;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大凌河下游自西向东流,河道应该持续向南变迁,而不是南北往复摆动,C错。故选D。5.C上题已经得出结论河流改道的最可能诱因是泥沙淤积,所以控制大凌河下游河流改道的根本措施是做好中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入河泥沙,而保持水土最有效地措施就是植树种草,提高流域植被覆盖率,C对;而加固堤防、疏浚河道和开挖入海新河可以暂时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流改道问题,故A、B、D错。故选C。基于军事防御功能考虑,威尼斯城建在威尼斯潟湖中的岛上,形成独特的水上城市,泥沙淤浅和风暴潮洪水均会对它产生不利影响(风暴潮洪水主要是由大风和潮水共同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当风暴潮受到陆地洪水顶托时,多酿成重大灾害)。下图为世界某海湾周边地区地形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6.14~17世纪意大利先后修建人工运河,将注入威尼斯潟湖的几条河流改道,其目的是A.减弱陆地洪水B.减少泥沙淤浅C.降低潟湖盐度D.增加陆地面积6.B河流河口地区均为地势低平,所以改道与否,不会减弱陆地洪水。故A错误。“基于军事防御功能考虑,威尼斯城建在威尼斯潟湖中的岛上,形成独特的水上城市,”可以判断,如果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威尼斯潟湖,会造成泥沙淤浅,降低威尼斯的军事防御功能。故B正确。减少了淡水注入,减少的稀释作用,可能会提高潟湖盐度。故C错误。河流改道不会增加陆地面积。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居延海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它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位置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时大时小,后来因为湖面缩小而分裂成嘎顺诺尔和苏古诺尔两个湖泊(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影响居然海位置游移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改道B.地壳运动C.风力作用D.生态恶化8.居延海面积和位置的变化表明A.流域面积在缩小B.环境承载量下降C.流域环境在变化D.生态环境在恶化7.A读图可知,注入居然海的河流是发源于祁连山的季节性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流量不稳定,河流下游极易改道,影响湖水补给,造成居然海位置游移。故选A。8.C居延海面积和位置的变化说明流域水文条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