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提高升旗活动实效三法 VIP免费

提高升旗活动实效三法 _第1页
1/3
提高升旗活动实效三法 _第2页
2/3
提高升旗活动实效三法 _第3页
3/3
提高升旗活动实效三法[摘要]升旗仪式的效应应是长久的,而不是仅体现在活动中,所以借助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抓住升旗仪式,对学生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利用升旗仪式这一载体,与师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寻找升旗活动中那些促使学校工作做细做实的灵感、启示点,真正让升旗活动实效性更强。[关键词]升旗;效果;创新一、大型活动升旗与平时升旗的同样教育效果在许多小学,我发现学校都会很重视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举行仪式时,学生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列队集合在操场,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向国旗敬队礼、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等一系列升旗仪式的动作。但当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又有不少学校除了周一之外,被安排的班级会在早晨與下午放学时指定的时间内进行国旗的升降。国旗的升降只是那几个本周升旗手的事,却与多数人无关。很少有人会留意国旗在校园内正在升或降、还是在高高飘扬。当国旗被人升起的时候,你干你的活,我走我的路,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周一做好了就大事完毕。而有的学校的做法却令人佩服,真正把国旗教育深入到了师生与家长的心中。他们不但重视周一的升旗,而且也重视周二至周五的升旗。平时升旗时,听到国歌时师生员工都应面向国旗,自觉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待升国旗完毕时,方可自由行动。哪怕你是正在操场上值日的学生,哪怕你是刚刚步入校门的教师,就连家长看到这一幕也会停下脚步目视国旗。可见,此校德育活动做得很实,升旗与常规教育相结合,达到了预期目的。环境对于每个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抓住升国旗集体与平时的活动这个契机,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激发了大家热爱祖国、热爱党的爱国热情,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学校、年(班)级升旗方队适时上阵无论是学校大型庆典活动还是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都会看到步伐整齐的国旗方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队走上场地,全校师生无不在注视着他们。可就是在小小升旗仪式中,却能看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学校只是组建一支训练有素的国旗方队,而且无论什么场合都会代表学校积极上进的形象。有的学校却是这样做的:他们能够培养一支教师升旗方队,以备在教职工运动会中一展教师雄风。同时又能将升旗活动与班级风采相结合。该校升旗由各(年)班级轮流进行,升旗(年)班级负责选拔四名优秀学生担任升旗手,一名同学发表国旗下讲话,其余同学组成护旗方队,(年)班级学生全体或选派优秀同学参与组成升旗班。在每周升旗仪式之前,由所教年(班)级的体育教师负责进行训练他们如何走正步,如何保持队伍的整齐,如何进行升国旗,如何做到升旗讲话声音沉稳而动听。有的学校二十多个班级,也许一学期才会轮一次,也许轮不到一次机会。学生只要学习成绩或者表现上有提高、有改进,就能自荐或被推荐为升旗手、护旗手。为了给班级或年级争得荣誉,每个成为护旗方队或升旗队伍中的成员都会倍加珍惜这次机会。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也给更多的孩子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从中收获自信与快乐,此举不失为一种好点子。三、将细心聆听升旗讲话之后的教育延续每周一次的集体升国旗仪式又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修课。而国旗下的讲话又是结合学校实际工作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与学生一起不知参加了多少次升旗仪式,听取了不知多少次的国旗下的讲话,但从未想过有多少孩子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受益。于是,我针对一次升旗讲话过后在晨会上进行了一项小调查:升旗讲话主要讲了什么?可全班三十五名同学只有十三名举起了手。讲话中提到了一句名人名言你知道是什么吗?只有三人知道。可见,对学生是否认真倾听升旗讲话,使国旗下的讲话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很有必要。于是,我在每周一升旗之后的晨会上提问“国旗下的讲话”成了我们必吃的大餐。在提问内容上,提问可以是每次升旗讲话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是在讲话中关键的词、句子、提到了关键的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提高升旗活动实效三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