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探索第二课堂创新模式研究我国《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将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增强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高等职业学校巨大的人才优势。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来讲,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途径之外,必须加快高等职业院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步伐。学生社团活动作为高等院校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应得到充分重视,发挥其积极作用。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和功能学生社团发展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学生社团建设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但是,无论在那个发展阶段,学生社团都具有和其他学生组织不同的特点,特点如下:活动目标导向性,活动内容广泛性,活动形式灵活性。学生社团作为高等院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根据高校社团的发展现状,学生社团主要发挥以下兀.个重要功能:一是拓宽德育载体,打造发展平台;二是培养综合能力,扩展锻炼舞台;三是拓展技术技能,增强自我认同感;四是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层面;五是提高民主参与意识,培育公民社会责任感;六是增强实践能力,激发爱国热晴。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及存在不足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专业技能的提升,我院开设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类:思想道德类、身心素质类、文化艺术类和专业素质类。我院的专业类社团不仅拥有计算机协会、面点协会、英语协会、旅游协会等专业性强的社团,更是在此基础上向其他边缘领域不断的拓展,并且拥有独具特色的调酒协会、茶艺协会、咖啡协会等,成为大学生们专业知识拓展、实践的基地。第二课堂作为学生能力和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承载了许多不同形式的教育内容。但是,目前在第二课堂建设上却存在一些缺点,严重制约了第二课堂作用的正常发挥,问题如下:对第二在第二课堂建设上保障不利、课堂育人功能认识不够、第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二课堂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的引导性作用,利用好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课外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其在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首先,高等院校要理顺关系为第二课堂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提高社团活动的指向性,明确活动在第二课堂建设中要达到的目的,准确定位目标人群,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高等院校要丰富内涵为第二课堂建设提供载体支撑学生社团活动可在各个环节发挥其第二课堂的作用多方位、多形式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以下不同类型的活动丰富社团活动的内涵: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二是社会实践。三是课外科技创新。四是志愿服务。五是校园文化活动。六是技能培训。再次,高等院校要转变思路,丰富第二课堂的实现形式,要通过不断地丰富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的形式在内容、方法和功能上不断地创新实现学生社团在连接第—课堂和第二课堂上的积极作用,实现两个课堂的无缝对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高等院校要探索社团“导师制”,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为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积极性,引导社团向高质量、高层次和高水平发展,学院采用专业教师介入社团活动的方式指导学生社团,探索实施社团导师制。通过这种途径有效延伸了共青团工作手臂,通过聘请社团指导教师,加强了对协会的管理和指导。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探索第二课堂创新模式研究明确管理机制、强化师资建设,构建“学生主导,教师辅导”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在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实施中,我校注重把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1)教师层面我校由旅游管理教研室组建的海斯曼讲解协会,该协会认真准备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设置、形式内容、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考核、活动的实施与管理等都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并负责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协调指导老师的安排。对重点活动课程的建设目标、此资料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