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舆情视阈下高校国防教育途径研究摘要:新舆情背景下,高校国防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同时高校国防教育存在实效性不足的问题。探索新舆情视阈下提高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将是一个重要课题。关键词:新舆情高校国防教育途径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不仅在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为军队储备高素质的后备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更是为国家安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国家安全总体环境的变化,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舆情环境也随之出现了新的特点,这为高校国防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面对新的舆情环境,如何针对高校年轻人的特点,提高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探索国防教育的新途径,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1新舆情背景下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舆情,通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1]。高校舆情指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针对校内外的政治社会事项所进行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行为表现等综合的看法与观念[2]。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任何势力、机构组织、个人都能够轻而易举的通过网络掌握话语权,引导舆情发展;新技术的推陈出新、各种媒介平台的出现也让舆情的传播速度越来越迅速,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舆情监控难以实现;互联网交流的即时互动性较强,舆情发布者和接受者的交流、讨论会推动舆情进一步发展,舆情发展难以掌控。1.1新舆情的发展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21世纪,国际政治形势风云突变,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但是地区战争和局部战争仍时有发生,不稳定地区以及人为激化或操纵的动乱不断产生。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打着各种旗号,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通过开放的国际互联网,诱导舆情动向,对高校进行不间断、大规模的思想文化渗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反动洗脑,灌输狭隘民族观;利用网络隐匿性特点,对我国进行隐蔽的舆情攻击;利用负面舆情及学生思想不成熟的特点,煽动高校学生不良情绪,破坏社会稳定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收买高校学生从事间谍活动,套取国家机密等等。导致高校学生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是非辨别能力下降,盲目信奉西方价值观,政治表达狭隘偏激,丧失爱国主义基本立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新舆情下进行坚定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个难题。1.2新舆情负面效应因素社会影响较大高校学生思辨能力较弱,思想较为活跃,情绪容易激动,往往会通过多种舆情表达途径,发表具有强烈主观臆断感情色彩的言论,主动成为负面舆情的传播者,一旦有代表性的舆情得到大家的共识,就会在学生群体中引起共鸣,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开来,反复评论跟帖转载传播,形成一个相对主导的舆情,从而产生雪崩式的影响效果[3]。网络上一些造谣生事、诋毁党和国家的言论,也容易让部分单纯的大学生迷茫,产生对社会、国家不满的情绪,动摇爱国热情。而新舆情具有传播快速、相对隐匿的特点,难以实时监控、实时引导、及早预防,这也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及时性带来难题。1.3新舆情涉及内容广,学生关注度极高目前高校学生大部分是“90后”“00后”,他们所处的时代瞬息万变,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开放的社会、畅达的舆情也让他们接触到更多元的思想。同时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不可避免的会暴露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青年学生或多或少感受到问题的存在或者正深陷矛盾当中。青年学生也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些社会焦点和时政问题成为他们的关注点。他们渴望通过各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引导舆情发展。虽然高校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积极的表现,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些舆情控制好、利用好,转化为学生爱国热情,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否则就会出现田佳良之流。2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