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说课展示教材地位及其作用《燃烧和灭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课题1,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燃烧的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燃烧的“功”与“过”,从而辨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学生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的意识;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形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树立环保意识。重点、难点:我在对教材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的探究;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二、学情分析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他们的情况有利于课堂的教学。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且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三、说教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获取相关知识,领略实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精神。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探究教学和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四、说学法本节课是在教师质疑的前提下,启发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制定验证计划;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现象分析得出化学本质,再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实验现象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即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五、教学过程情情景景引引入入2005年10月12日,运载神州六号的火箭顺利升空。燃烧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生活:2003年10月15日,运载神州五号的火箭顺利升空。2004年雅典奥运会场主火炬2003年11月3日衡阳发生火灾,并引发楼房垮塌,致使20名消防官兵不幸罹难。燃烧也给我们带来灾难:森林大火燃烧的定义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一、燃烧的条件活动活动与与探究探究一一::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用镊子(或坩埚钳)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火焰上点燃小木条_______小石子_______实验二:用镊子(或坩埚钳)分别夹取一张蘸有水、一张没蘸水的小纸张,放到火焰上片刻。蘸有水的纸张______________没蘸水的纸张____实验三: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用烧杯罩住的蜡烛_______没有用烧杯罩住的蜡烛_____燃烧不燃烧条件一:物质具有可燃性不燃烧(或过一会儿燃烧)燃烧条件二:可燃物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火焰熄灭继续燃烧条件三: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活动与探究一:实验四:(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2)将分别放有白磷与红磷的两支试管一起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一、燃烧的条件讨论:1、由上述实验中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但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