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一、故事导入,激情铺垫.1、展示《千手观音》的舞台剧照,同学们,认识2007年春晚《千手观音》排在第一个的人吗?她就是聋哑舞蹈演员邰丽华,邰丽华能走出常人的毅力,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有一位年过半百的特殊的教师,用自己的行动缔造出生命的尊严,演绎出一首完美的生命之歌,让我们一起去分享这份坚定执着的生命历程。板书:理想的风筝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看到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可以肯定,你们一定进行了认真预习。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主人公的特殊之处呢?演示刘老师的照片过渡:这篇文章又是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这位特殊的刘老师的呢?板书:上课放风筝三、自读自悟,点滴倾吐。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的老师,他的记忆中深深地烙上了老师的印象;我们眼中看到的是一位身体残疾的老师,心中激荡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到作者的文章中,去捕捉刘老师的生活镜头,去感悟刘老师的人格魅力。1、听录音朗读课文,感悟刘老师的人格魅力。2、课件出示:认读词语:喇叭天穹支撑慷慨陈词屈辱哽咽述说倘若记分册屁帘儿蜈蚣擎着抻动云霄气喘吁吁3、课件出示要求:读课文,勾划圈点,批注,感受,自主、合作、探究: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刘老师的人格魅力?4、小组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先把你们的答案与大家分享?(1)出示: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踊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2)出示: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3)出示: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踊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5、出示板书设计14、理想的风筝上课:认真负责、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爱国……放风筝:乐观向上、热爱生活、自强不息、身残志坚……6、梳理全文,情感升华同学们,学到这,我们了解了这位特殊的刘老师。但是课文开头却有一段景物描写。其用意是什么呢?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心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兴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为什么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春天是美好的,是充满蓬勃生机的,是战胜严寒后到来的。刘老师恰似春天,不因自己残疾而灰心丧志,时时与年老残疾做着顽强的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出了一支生命之歌。)7、指导朗读: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进了刘老师,感悟到他的人格魅力,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就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吧!你想读什么地方就读什么地方,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四、思维拓展:1、教师创设情境:在同学们的点滴倾吐中,面对挫折,自强不息的刘老师正拄着他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奔走、跳跃、旋转,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出示: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呢?2、出示: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的这两个事件来表现刘老师的精神面貌呢?这两方面之间有何联系呢?(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精神)表面上看,刘老师是个爱放风筝、性格开朗的人,深入的想一想,又不仅仅如此,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志,或者怨天尤人,他甚至比一个健康者更有活力。将工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完美地凸现人物的人格魅力;五、适时点拔,突出重点出示:理解题目的含义:现在,你怎样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的天地间有所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的“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六、写法指导你有没有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为什么作者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