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图文结合,通读课文,初步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会正确书写:串、猴、狐、狸这四个汉字。(重点)2、学习课文前三段,正确流利地朗读,理解“转来转去”,有感情地朗读。3、体会狐狸的自欺欺人。(难点)教学准备:课件、四个动物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正是瓜果飘香的金秋时节,说说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啊?出示葡萄图片,认识“葡萄”、“串”三个字,理解“一串串”,学写“串”。2、揭题:今天就来学习与葡萄有关的课文——酸的和甜的。板书:酸、甜,学生做吃酸的、吃甜的的表情,补充课题。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检查反馈:出示生字词:①葡萄狐狸小猴子告诉硬②一颗一颗颗一串一串串③迫不及待转来转去(1)指名读,纠正,理解,识记(2)放句子中读3、交流:课文中说什么酸的甜的?都有哪些小动物?根据回答出示小动物图片,并贴于黑板上。三、学习课文,朗读体会1、出示插图一①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样的葡萄?引导说句子②如果现在这样的葡萄放在你面前,你想吃吗?这只小狐狸想吃吗?从哪儿看出?(引导从图画及文中句子去体会)③自读第一段,找出句子: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A、理解“转来转去”,了解当表示绕圈时读第四声,比如:大风车会转、风扇会转。表演,他转来转去干什么?B、忙乎了半天,可是一颗也没摘到,想想此时的狐狸会是什么样的心情?(生气,泄气……)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狐狸说的话: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④这只小狐狸啊,摘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送给他一首诗:葡萄,葡萄,圆又大。狐狸,狐狸,口水挂。一会儿转,一会儿跳,一会儿跳,一会儿转。唉!摘来摘去摘不到,就说葡萄是酸的,是酸的!学生朗读过渡: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听见了,小兔子也知道了,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2、自读2、3段,交流:根据回答出示句子:①“狐狸很聪明,他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指名读,范读,齐读3、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子,他望着架上这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正想美美地吃上一顿,小松鼠就急忙叫住了他,指名学生给画面配音。4、听了小松鼠的话,小兔子心里想:②“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指名读,范读,齐读5、师生合作读2、3段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和小兔子也说葡萄是酸的,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是这么想的吗?下节课学习。四、学写反犬旁,指导写“狐、狸、猴”3个字。五、板书设计17酸的和甜的(4张动物贴图及字卡: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既生动有趣又寓意深刻的课文。从课堂上走下来,回想这四十分钟,一个感受:学生快乐,我也快乐!追其原因: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的确,兴趣来了,才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所以,本课我力争创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导入新课时,我们玩“你演我们猜”的游戏,学生玩得不亦乐乎。接着又根据几幅图片认识了“猴子”“狐狸”“葡萄”等词语。识字中,又以“葡萄”作为奖励,学生的劲头很足。同时,我将生字的复现有效地融合在了一首儿歌中,学生不但体会到了狐狸的心理,同时也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学生兴趣盎然。2、以读为本,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小组合作读,小组展示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丰富语感。(2)、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叶澜教授说过:一堂好课,应当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今天这堂课,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孩子们都活了,整个课堂洋溢着一种很热烈的氛围。部分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