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说课形式的校本研训校本研训对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如何针对于各层次学校自身特点开展能提高教师素质又能增加教师凝聚力的校本研训活动?这是一个普遍思考的问题。说课活动作为一种易于操作、可随正常教学活动进行、便于多层面交流的研训手段,深受学校和教师喜爱。事实证明,说课活动作为校本研训的良好载体,有着广泛的适用性与灵活性,尤其在校本研训中起着重大作用。加强学校“校本研训”的说课活动,可以提高教师个体反思能力和群体切磋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群体之间的对话交流、学习研讨和教研互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校本研训是师资培训的重要形式校本研训是“以校为本”的。“以校为本”的含义在于:以学校中校本研训是“以校为本”的。“以校为本”的含义在于:以学校中的教师为对象而开展研训;学校组织研训的实施包括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与方式的确定等;研训的目标是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校本研训可以让教师结合本校特色学习和进步,让教师与学校融为一体,所以,开展校本研训可有效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的教学更适合于本校的特色,同时提高教师间的凝聚力、教师与学校的亲和力。因此校本研训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二、说课活动是学校校本研训的良好载体作为一种易开展操作、收效显著的教研活动,“说课”对提高教师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说课不仅注意将教学经验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又注意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因此,以说课为平台,创建教研研训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搭建起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高速公路,从而培养探究型学生,塑造研究型教师,创建学习型学校。具体表现为:一)说课能结合本校实际,实现群体提高说课实现了从“备”到“说”,这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飞跃,从其说课实现了从“备”到“说”,这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飞跃,从其效果看,对说课教师和参与评课的都是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也是一种探究式研究过程。说课要求对课程说理性,要求科学性、高层次性、预见性以及可行性,这就使得教师们在说课活动中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分析,估计,并就不同情况采取措施,更重要的是说课过程让知识和交流的经验更贴近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为学校提供可操作的教研活动模式,使备课环节变成了既重操作又重理论研究,就是在进行以校为本的研训。(二)说课能提高研训质量和实效说课将隐性思维变成了显性思维,通过说课可以发现备课缺陷,集思广益,完善教学设计,是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合体。在学校,通过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和手段,可以深入理解教材和相关教学理论,在学习的基础上从事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推动理论学习,提高教研质量。也可以使教研主题更明确和突出,在相互交流中学到教育理论,得到实践体验。通过说课还将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简洁而明快的传播,交流经验,使更多教师获益,从而提高教研实效。(三)说课构建了教师共同成长的平台说课给教研注入了活力,为说好课,授课老师会寻求理论支撑点、钻研教材,学习相关理论资料,探究实践问题,从而形成立足本校本班的教研氛围。另一方面,说课不受条件制约,能及时实施评价,使说课具有较强的参与合作性。通过评课,说课将教师的个体行为变成了群体行为,从而实现了教研行为立体化。总之,说课在教师“备”与“教”之间加一个“说”,增强了说理性,促使教师学习、钻研,反思,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同时针对于教法、学法的研讨使教师打破学科的界线,让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也可以有所交流,有学习,有收获。通过说课,尤其是学情与学法的分析,让教师的教学面向本校、本班的学生。三、学校中校本研训型说课为了适应课改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说课在校本教师研训中的独特作用,将校本研训与说课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组织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种形式:(一)重参与理论学习型说课它用读资料、写体会、小组讨论、大会交流等程序来组织教师的理论学习,实现了从传统理论学习方式向理论学习与说课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使说课的师训优势在理论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