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改革探索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社会对高质量环保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是环保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一环。在现行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实习基地建设薄弱,实习内容、形式单一,设计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设计性实验项目不足等问题。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针对上述不足实施了必要的改革和实践对策,改进了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实践教学;卓越工程师;环境科学;改革中国分类号:H319.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本科生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严重脱离工程实践,本科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普遍偏低,不能支撑社会产业的发展。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峻的今天,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环保产业更是至关重要,因而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发起,旨在为未来各行各业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的工程师后备军,“卓越计划”的核心与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它要求高校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目的与要求,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环境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获得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因此,强化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教学,构建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卓越计划中环境科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环境科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它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学会利用专业工程手段来控制环境污染,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因此在环境科学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地位显得非常突出,不仅是理论教学环节的必要补充,更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2]。对于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性人才的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鉴于此,环境科学专业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放之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树立实践是卓越人才培养的成功之本。二、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实验教学,包括理论课程的实验实训和独立开设的实验,第二是实习教学,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第三是相关实验项目,包括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下的各种创新性项目和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第四是毕业论文(设计)[3]。在实验教学方面,与国内其他高等院校相比课程实验的内容较少,且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尤其是学科交叉性实验甚少。学生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观点,认为实验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理论中的内容,致使学生懒散,不主动积极的做实验。在实习教学方面,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过于分散,每次实习时间较短,学生只能简单参观一下,不能亲自去操作整个流程,完全达不到实践效果[4]。对于毕业实习,实习单位各种各样导致实习效果得不到保障。一些实习企业只安排学生做一些打杂、跑腿等得不到技术锻炼的事情,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单位的实际运作流程,更不能发现与解决问题,没有发挥专业实践的效果。教师的视野决定了学生的视野。然而,当前只有个别教师重视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各种创新性项目和走出去接触相关科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研项目,绝大多数教师依然停留在课本教学上,对科研实践没有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