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章内容,背诵短文;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3、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观看课文朗读视频,注意字音、停顿读·读音举例fúguōsùguǎpàn夫郭粟寡畔·停顿举例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读·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和气势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和气势要求:•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2、组内对译课文。译实词含义天时:域民:地利:固国:人和:威天下:三里之城:得道者多助:七里之郭:失道者寡助:环而攻之:寡助之至:池非不深也:畔:兵革:天下顺之:坚利:米粟:委而去之: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人心有所向,内部团结内城外城包围护城河武器装备坚固锐利泛指粮食委-放弃;去-离开限制巩固国防威慑施行仁政少极点通“叛”,背叛归顺虚词解释1、环而①攻之而②不胜2、夫环而攻之3、然而不胜者4、三里之城5、亲戚畔之6、寡助之至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译①而:表修饰,解释为“着、地”;②而:表转折,解释为“但是、却”。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发议论然:这样;而:可是、却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代词,“他”动词,到介词,解释为“凭借、依靠”翻译句子•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③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凭借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攻打内外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作战,如果作战就一定胜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中心论点。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析·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举例证明:(进攻)天时不如地利守方攻城攻城守城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粮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人和不如举例证明:(防御)地利不如人和拓展延伸·你认为“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拓·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家和万事兴。·一双筷子轻折断,一把筷子抱成团。·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1、解释词语委()而去()之环()而攻()之池()非不深也亲戚畔()之兵革()非不坚利得道()多助地利()不如人和()3、写出几个与“和”有关的成语或名句。练2、翻译句子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②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语录•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