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公寓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摘要:立足于学生公寓,探索并建立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关键词:学生管理困境;学生公寓模式;改革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50-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20)12-0070-02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指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实行的以完全学年制为前提,通过学校—学院—专业—班级层层传递的校院两级学生管理模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和学分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学生群体思想与行为特点的变化,“班级”的概念在淡化,而学生宿舍却越来越成为反映学生真实状况、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思想火花碰撞的地方,这些变化对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立足于学生公寓,探索并建立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1.高等教育大众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冲击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是“金字塔式”的,其工作的重心在塔尖[1]。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学生数量剧增、多校区并存、高等教育的园区化等复杂环境,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出现了效率低下、效果不佳等问题。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也使师生关系发生了潜在的变化:师生比急剧上升,教师上课尤如“批发”;很多教师因面临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不愿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高教园区的建立使得教师的居住地远离了学校,空间距离的变化拉大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师生关系的疏远,也是导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大大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2.高等教育改革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高校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以盈利为目的、以服务为主要职责的后勤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已无法满足学生对各方面服务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一个门卫看管一栋学生公寓”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另一方面,学生在公寓中的思想状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况、行为表现、学习生活状态也是后勤公司职责所不能涵盖的,而二级学院由于工作的地点和重心在教学区,致使学生宿舍变成了教育和管理最薄弱的地带;再者,随着“学分制”、“弹性学制”、“双学位制”及跨校选课、网络教学的逐渐推行[3],原来作为维系学生纽带的“班级”存在的基础逐渐被打破,“班级”的概念慢慢被淡化了;相反,学生宿舍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单位,在学生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教育对象个体的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进入“90”后年代,致使该群体呈现出许多新的带有普遍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精神弱;对电子产品依赖性强,人际交往能力弱;才艺技能突出,身心素质滞后;等等。电脑、手机的普及,使得很多学生喜欢“宅”在宿舍里;同时,他们喜欢根据各自的兴趣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但就是不愿参加班级集体活动。这些变化给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二、以学生公寓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前提是将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生公寓,强化二级学院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探索“以学生公寓为载体,以学生宿舍为管理单元,师生共同参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管理新模式。1.以“公寓”为载体,构建学生管理新体系要建立以学生公寓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新模式,其前提之一是依旧保持学生所属的专业学院,这样既有利于让学生享有专业的学术环境,也有利于促进其专业素养的形成;其二,学生管理工作仍隶属于专业学院,这样更有利于二级学院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协调学校各方面资源,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效率的最大化。(1)重心下移是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前提将学生管理的重心由原来的教学区下移至生活区,以学生公寓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管理,有利于从思想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从学业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从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只有空间距离近了,学生管理人员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2)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