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进校园电子板报》教学案例本课应用了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本节课是由我自己执教,教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的大部分知识,本节课是Word的综合应用的一堂课。一、信息技术的作业特别在上本节课前,我特意向学生透露了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收集编辑电子板报要用到哪些内容。学生提出:学校正在为“廉洁文化进校园现场会”做准备,而且举行了廉洁漫画、小品表演等活动,所以我们可以编一份有关廉洁文化进校园的电子小报。又有学生说:“这也可以成为我们廉洁文化进校园现场会的一项内容,增加我们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说到这里学生们都兴奋了,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最后我在听取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小组,布置了如下要求及作业:每一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小报;为自己的小报取一个亮丽的名称及精心设计版面;结合学校这几个星期所举行有关的活动写几篇稿件,收集和调查统计一些自己需要用到的信息。二、作业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这一个星期通过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及在老师的帮助下,积极的收集有关廉洁文化进校园的资料。材料的形式有文字,有图片,还有一些漫画。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少先队大队部发起的征集“廉洁警示语”、“廉洁三字经”、“廉洁故事”、“廉洁人物”等。内容丰富,可以说是前期收集素材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在收集材料的一周里,从每个小组到每一位同学都非常热情地参与其中的工作,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小记者、小作家、小摄影机……大家都乐在其中,享受这些作业的美妙,没有人去逃避,没有人说累。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当本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时,大部分同学纷纷带着自己小组的“成果”来到微机室,在小组成员的协调下,大家把这些素材输入电脑(图片是在课堂老师的帮助下输入电脑的),然后整理这些素材。在小组中有一位同学负责将设计在草图上的版面在Word中画出来,再将其他同学输入电脑中的文章和图片纷纷插入其中,忙完了自己手头上的事的同学也到“版面设计师”旁边开始指手画脚起来,大家激烈的讨论着。下课了,每个小组都完成自己的小报。他们通过与其他小组完成的作品比较,自行地评比出了几张最优秀的作品。最后,教师帮助打印输出。【评析】新课程的理念,提倡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一、开放、综合的课堂让信息技术课充满了生命任务驱动法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实际的任务明确学习的意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许多任务只是技能的训练,或者是孤立的,零散的。例如,把鼠标器的操作作为一个个任务,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学习鼠标的操作”等,上述的方法非但让学生学习困难,长久必会厌倦,因为那些电脑的技能离我们的学生太“远”了。在这课前,我所谓的作业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而且也不是一些机械的抄写,每个小组中的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完成的那一项或几项,对他们来说没有负担,有的只是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在课堂上,那些操作技能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他们只要把之前学习的知识再结合自己小组的素材灵活运用技能就可以了,没有教师的条条框框,有的是丰富的想象和创造。二、开放、综合的信息技术课带给学生的是更多的能力,更多的自信,更多的爱。学生在收集素材的同时培养了很多...